|
6月6日,記者隨津沽環保行採訪團深入到天津市輻射管理所採訪時獲悉,目前,本市已經建成完善的輻射環境監測網絡,輻射環境質量水平總體上保持在環境本底水平。80餘個輻射環境監測點遍佈全市各區縣,其中國控點達到24個。這些監測點能夠隨時監控各個變電站、通訊設施等的輻射狀況,確保市民羣衆在安全的輻射環境中健康地生活。
近年來,隨着市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於輻射污染的警惕性越來越高。根據本市輻射環境的具體情況,市環保局採取了八項管理措施:一是,嚴格依法行政,從源頭做起;二是,做好現場監督檢查;三是,密切配合相關部門、發揮統一監督管理作用,執行《聯合辦公制度》;四是,做好環境質量監測,嚴密監控輻射環境質量,包括:污染源監測、常規監測。初步選定24個國控點,監測項目包括:空氣、氣溶膠、沉降物、地表、海水、飲用水、土壤、地下水、電磁輻射中的環境電場強度,無線電干擾強度等十幾項內容;五是,運用高科技手段實施在線監控;六是,建立“安全信譽等級制度”,培養企業自覺守法意識和自我約束行爲;七是,強制收貯放射性廢物和放射源;八是,依據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輻射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設定了通訊報告網絡,並在今年1月10日進行了演習。
據市環保局輻射管理部門介紹,看不見、摸不着、感受不到的電磁輻射,是能用儀器準確地監測出來的。一個地方的電磁輻射是否達標,用儀器一測試就能一清二楚。截至目前,本市已經建成較完善的電磁輻射監測網絡,只要某處的電磁輻射超標,即可及時地監測到,環保執法人員會立即進行制止、改善。“十一五”期間,本市還將增加更多的監測點,確保市民羣衆生活在安全的電磁輻射環境中。
另據瞭解,目前,本市對鈷60等放射源的監測,也實現了24小時在線實時監控。無論醫院、大學、研究所、工業企業、採礦業等放射性技術應用的單位,都在市環保局輻射管理所的在線監控範圍內,本市關於對放射性物質的監控也遍及各個區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