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的夢,今天終於實現了。

看黑板用近視鏡,讀書寫字用老花鏡。

家人都希望她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只是最好別離開天津,方便大家照顧。
緊張備考鬧鐘清早叫三遍
晚睡早起攪得老伴躲着睡
2006年6月3日,從那天開始,學校放假,塘沽一中應屆高考考生都在家自由複習。清晨5: 00, 58歲的仝阿姨就醒了———進入高三下學期,她再沒睡過一個囫圇覺。
“時間不夠用,好在人上了年紀,覺就少了。”她按下錄音機的開關,英語課文的誦讀聲頓時充斥整個房間。在衛生間洗漱完畢,仝阿姨朝隔壁房間張望了一眼後回到臥室,輕輕關上臥室門,又將錄音機的聲音調小一些。老伴慈元富還在隔壁熟睡着,爲了不影響複習,老兩口只能分開睡。
臨近高考這些日子,情緒或多或少有些緊張,常常會在深夜醒來,睡意全無。於是,每到清晨天不亮她就扭亮檯燈,接着看書。
從上高中那天起,仝阿姨就給自己備了一個鬧鐘。每天從5: 40開始,每隔十分鐘響一次,一直到6: 00準時起牀。第一遍鈴聲是公雞打鳴,第二遍是火車鳴笛,最後一遍是飛機起飛滑過跑道的聲音,一遍比一遍聲音大。
“其實我都沒怎麼用過這鬧鐘,每天都能在5: 30之前醒來。”仝阿姨笑着說,自己的這個鬧鐘把老伴“嚇跑了”,老伴習慣晚睡晚起,總怕這個大嗓門的傢伙攪了自己的好夢,更怕被它吵出心髒病來。
在書桌正前方的牆壁上,貼着一個倒計時牌,上面用蠟筆歪歪扭扭地寫着“距高考還有5天”,仝阿姨一邊將“ 5”換成“ 4”,一邊說這是孫女的傑作———“五一”長假時,兒子一家回來了, 7歲的小孫女慈雨萌摟着她的脖子死活要和奶奶睡。仝阿姨找來紙夾和彩筆,讓小傢伙寫下這個倒計時牌,告訴她當上面的數字變成“ 0”時,奶奶要去參加考試,等考試一結束,奶奶就可以陪她痛痛快快地玩兒了。於是,小姑娘每天都會打來一個電話,叮囑奶奶一定要記得改數字。
英語測驗22分孫女揭短
刷牙時間練聽力見縫插針
說起小孫女,仝阿姨滿臉笑容,她指着牆角處那個巨大的書櫃說,這裏裝的是她幾十年來收藏的連環畫和各種兒童讀物,將來都要留給孫女,“我沒上學那會兒,天天都給她講故事,這孩子聰明,講幾遍就都記住了。”
但爲了高考,仝阿姨高三一年和孫女見面不超過三次,春節、五一各一次,之前那次還是高二暑假時,剛巧記者還在她家。小傢伙聽到奶奶繪聲繪色講起學校裏的趣事,笑得前仰後合,笑過後還取笑奶奶是個“大白話”。
慈雨萌告訴記者,奶奶特別能說,但以前講的都是故事,一講就是一大串兒。自從上學後就全變樣了,張口閉口全是學校的事,“什麼考試的事、同學的事、老師的事,反正就這點事。”慈雨萌小大人似的掰着手指說。
“我告訴你,奶奶外語不好。”看到奶奶開心,她還會“蹬鼻子上臉”給奶奶“揭短”,她說,有一次翻奶奶的書,看到了一張英語試卷,“才考22分,我要是考這麼少的分,爸爸會打屁股的!”說着,她捂着嘴呵呵地笑了起來。
事實上,經過一年的惡補,仝阿姨的英語成績已經提高了,從十幾二十分提高到了五十多分。每一次說起外語,仝阿姨都搖頭嘆息,儘管她已經將吃飯、洗漱、上洗手間等所有零散時間全部見縫插針地安排給學英語,但效果依然不理想,“哪怕能上60分也好啊。”她將失利原因歸結爲“底子太差”,畢竟年輕時學的是俄語。
對於母親讀高中考大學的選擇,兒子慈兆存起初並不贊同,記者幾經聯絡他最終也沒接受採訪。
仝阿姨說,自己剛剛決定讀高中的時候,自己沒少和兒子“慪氣”,兒子試圖說服母親放棄讀書的念頭,畢竟父親常年在外,他和妻子工作又忙,女兒剛進幼兒園,家中的事需要有一個人來料理。“可是我確實很想念書,只能堅持自己的想法。”
很快,慈兆存也發現自己的意見根本無法左右媽媽的選擇———她是一個有着太強求知慾的人。三年前,仝阿姨剛剛向新幫辦求助時,慈兆存就曾經這樣告訴記者,自己童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奶奶或姥姥家度過的,那時爸爸出海,媽媽下班後還要上夜校,考完這個資格,考那個認證,還一口氣讀了兩個大專。
在和仝阿姨的聊天中記者瞭解到,對於她的選擇,兒子現在已經理解很多,他知道了母親對於知識的渴求,“我是想在求學中體現自己人生的價值。”仝阿姨說,目前家人都希望她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只是最好別離開天津,方便大家照顧。
一天一個煮雞蛋老伴當大廚
老兩口一月2000元吃外賣
“差不多就行了,咱這身子骨要緊。”早上8: 30,老伴慈元富已經將早餐準備好,端着托盤送到仝阿姨的書桌前。“當初兒子考學,我都沒這麼伺候過!”慈先生一邊說笑,一邊將煮雞蛋的皮剝好。
“我要真考上大學,可有老伴一大半功勞!”仝阿姨的老伴是遠洋船上的輪機長,常年出海,用小孫女的話說是“爺爺要給奶奶掙學費”。
今年4月,老伴特意趕回國內,到家一看———原本養花、養魚的窗臺已經被成摞的試卷“霸佔”;客廳上的茶几堆起了半人多高的教科書和參考資料;廚房、臥室、洗手間、陽臺的門窗和鏡框上都貼滿了“小補丁”,上面密密麻麻地寫着單詞和數學的定義、公式。
“看來我們家老太太是動真格的了,這陣勢都趕上考狀元了。”當天,慈先生就給單位打了電話,講明家裏的特殊情況,請了長假專心在家搞“後勤”。
見仝阿姨吃過早餐,又開始埋頭苦讀,慈先生向記者戲言留在家中的另外一個重要“理由”———“我得把財權拿回來,全由着她的性子,她大學沒考上,我們家也差不多破產了。”
慈先生從事遠洋航海工作,退休後被原單位返聘。他把工資卡交給老伴,每個月可以從銀行領到1200多元的退休工資,另外仝阿姨自己也有700多元退休費,然而這2000元錢居然不夠仝阿姨一個人一個月的開銷!
“她要真是吃好喝好我也就認了。”慈先生嘆了一口氣。
自從進入高三,仝阿姨的廚房就徹底閒置下來,煤氣不開,炒勺不動,鍋碗瓢盆全部鎖進了櫥櫃。“一上高三我就停火了,天天都在外面吃。”仝阿姨說,老伴剛回家那天,看到廚房裏的樣子,很不高興,說家不成家。
一陣敲門聲傳來,煤氣公司的工作人員來查煤氣表,“呵,大爺回來就是不一樣啊,家裏開火了。”
查表的小夥子看到長期不動字的煤氣表走了字,都有點驚訝。“可不,我現在就是家庭婦男,買菜、做飯接孩子全包了。”
仝阿姨本來燒得一手好菜,兒子成家多年還總愛回家“蹭飯”,全家人都尊稱她爲“大廚”,親友聚會極少到飯店,全部由她掌勺。不過讀高中這三年大家的口福少了很多。
其實,受委屈的不只是家人,就連仝阿姨自己也是吃外賣,好在學校離家很近,走路不過10分鐘沿途大大小小的飯店有十幾家,看哪家好就進哪家幾乎全都吃成老主顧了。
此外,仝阿姨請了一位家政服務員,每隔兩天會來幫她打掃一次室內衛生,“你說說,這點錢哪夠她花的。”
“其實她讀高中,我是堅決反對的。”慈先生說,當初老伴只是告訴他打算上學學點東西,自己還以爲她是上什麼老年大學,學學唱歌跳舞書法繪畫之類的,萬萬沒想到,她竟然會坐到塘沽一中的教室裏,和孫子輩的孩子們一起上課,一學就是三年。
正說着,仝阿姨從書桌前站了起來,雙手扶在腰上,慢慢地轉動着,但眼睛卻始終沒有離開課本,每隔三四十分鐘她都會重複一下這個動作———惱人的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以及關節炎一直折磨着她。不能躺,躺下就起不來,也不能坐得太久,否則就錐心刺骨的疼
“我跟她說,咱已經不是念書的歲數了,頤養天年多好,她不聽!一直到今年四月份回家,慈先生都在勸老伴放棄高考,仝阿姨不但身體很糟糕,視力也衰退得厲害,特別是進入高三後,三十多年不再增加的近視度數居然又增長了200度!以至於現在上課不得不準備兩副眼鏡,看黑板用近視鏡,讀書寫字用老花鏡。
老麻將迷爲高考忍痛戒“麻”
腰痛病苦纏身複習全不誤
一個月前的模擬考試,仝阿姨在考前一天覆習至深夜,不慎受風。由於腰部、腿部疼痛難忍,疼得她考試時連筆都拿不住,一回家就躺在牀上一下都動不了。
“我就不明白,她這是何苦呢!”儘管發着牢騷但慈先生還是買來理療儀,每天按時給老伴做理療、
慈先生說,等高考結束後,第一件事就是帶着老伴到醫院好好做一次檢查,對症治療,“現在她是說嘛也不去,告訴我要保持戰備狀態。”在仝阿姨看來,一刻也不能鬆懈,必須一直保持這種學習狀態,其他所有事都要給高考讓路,包括治病。
一陣電話鈴聲傳來,是一位老同事給仝阿姨提供治療椎管狹窄的偏方,告訴她自己親身實踐過,非常管用。朋友們都知道仝阿姨功課忙,即便是在春節期間,都沒有登門拜訪,全用電話拜年。
“我這三年,欠的人情多了去了,等高考結束了,我一定好好補償大夥。”仝阿姨一邊翻閱着《高考金牌測試》,一邊說,她對親人和朋友滿懷愧疚———儘管和親家同住一個小區,卻連春節都沒在一起吃頓飯;儘管老朋友一次次打電話邀請她參加聚會,她卻都沒參加過;儘管姐姐整天都在爲她的身體擔憂,年過花甲還經常上門幫她收拾房間,買菜做飯,她卻三年都沒去看望過姐姐。
以前,仝阿姨是個地道的麻將迷,每天都要和親戚鄰居打上幾圈,一天不摸牌都會手癢,可自從上了高中,她愣是強迫自己和麻友“絕交”!“現在大夥都不找我打牌了,他們知道就是三缺一也請不動我。”
三百套試卷高三一年搞掂
志願定在本科專業文史爲主
從上高中那天開始,仝阿姨就停掉了小靈通,好多昔日的同事朋友又都不知道她家裏的電話,以至於和很多人都中斷了聯絡。直到看到新報的報道後,大家才知道仝阿姨的消息,“都跑學校找我去了,剛開學那會兒,我一下課就要在樓道里接待他們,班裏的小孩們都說我比國家元首還忙!”
事實上,高中三年,仝阿姨家的電話費一直居高不下,每個月都要在七八十元,但卻很少有打給親戚朋友的,“全是我給老師同學打的,請教問題。光高三一年,各科試卷我就做了三四百套,不搞明白可不行。”同學們曾經送給仝阿姨一個“雅號”———“老問”,就是說她問題多,臨近高考她更是攢足了勁,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我們家這月電話費估計還得創新高。”她說。
每每看到鄰居家的老人帶着孫子、孫女遛彎兒,幫着兒女買菜做飯,仝阿姨說自己也挺難受的———兒子兒媳都在銀行工作,特別忙,接送孩子對他們確實是個負擔。按說自己退休在家,應該幫助他們分擔一些,但確實分身乏術,“我這心裏也不是個滋味,可沒辦法啊,我想上學。”
本學期最後幾次模擬考試,都是完全模擬高考模式進行,仝阿姨發揮非常穩定,成績始終處於中游水平。三年的高中生活即將結束,仝阿姨說在她看來即便考上大學也並不是她最大的收穫,“我的收穫是,保持住了樂觀向上的年輕心態,保持住了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
說起高考,仝阿姨充滿期待,她說辛苦三年,等的就是這一刻,自己非常希望能夠在高考中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至於填報志願,她反而沒想太多,“就是一個大概的輪廓,目標是定在本科院校,學校放眼全國,專業以文史類爲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