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津沽環保行”記者採訪團對開發區生態水源方面的工作進行了專題採訪。泰達生態型水源地的系統構建及其工程應用成果,得到了我國資源環境科學專家的一致認同,認爲該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提升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競爭力,保持區域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開發區建區的基本方略之一,其中包括在建生態型水源地方面的不懈努力。泰達自來水公司積極尋求與中科院合作,提出建設生態型水源地,提高水源水質的課題研究和發展目標。開發區水源地建在寸草不生的鹽鹼地上,高含量鹽質土地不僅對水源產生影響,而且也限制了水源地生態系統的形成。經過多年的調研分析、技術攻關和工程實施,自來水公司創建出一整套克服高鹽分、大風浪、無種源等惡劣條件的水源地生態系統構建和維護技術,進行了規模化的工程實施。截至目前已經投資400萬元,建成了總佔地面積35萬平方米、水面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容量50萬立方米的生態型水源地。
泰達水源地及生態工程建設於2002年9月,幾年來運行狀況良好。在人工溼地周邊和島周圍種植了8種水生植物,成活率達98%。構建的水源地整體生態系統,有效地減少了污染,降低了淨水成本,使水質保持了低鹽狀態。此舉同時也對保證泰達淨水廠出廠水品質優良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水質的口感和色度明顯優於周邊地區,實現了用戶對水質的零投訴。
據介紹,泰達生態型水源地的建設成果爲開發區今後的水體保護和水資源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