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今起將訪華3天。他將在深圳與溫家寶總理會晤,並共同主持廣東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的慶典儀式。這一總值250億美元的合作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大的單一貿易協定。
目前,澳官方普遍形容中澳兩國關係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最好時期”,溫家寶在今年4月訪澳期間,曾表達過中澳之間加強經常定期往來的意願。儘管霍華德曾多次訪華,但如今又賦予了新的意義。
“首先,這是對溫家寶訪澳的一種迴應,同時促使兩國關係保持良性循環,將相互交流日常化、機制化,增進互動的層次。”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亞非所東南亞室主任翟崑在接受早報採訪時表示,“另外,此行的主要目的在於進一步推動中澳FTA洽談與天然氣協議。”
“雙軌制”爭取合作空間
霍華德的此次來訪,從政治意義上說,是一舉多得。分析人士表示,這說明澳大利亞將中國日趨增長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視爲機會,而非威脅。澳大利亞的保守派政府曾一再表明,澳大利亞不會像其盟國美國及日本般,對中國影響力的日益增大感到不安。
澳大利亞與中國密切合作,可以爲其贏得更多政治空間。“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是經濟與政治分離的‘雙軌制’,這是冷戰之後各國外交發展的新趨勢。”翟崑分析說,澳大利亞目前在亞洲相當於擔任“副警長”的位置,而主要的“警長”是“美日同盟”,因此澳大利亞發展對華關係無需過多考慮政治因素。中國目前與第三世界大國都保持着戰略伙伴關係,對澳大利亞而言存在相當大的合作空間。同時,該國不希望美中發生衝突,一直希望在美中之間起到更好的橋樑作用,這對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合作勢必贏得更大空間。
東亞峯會就是澳大利亞在兩國之間獲取自身利益的典型。這也是霍華德造訪中國之後,溫家寶可能與其溝通的一個話題———溫家寶可能會告訴霍華德東亞峯會的模式是東盟主導。從東亞峯會來看,澳大利亞作爲“‘10+3’+3”的一員,確實可以起到爲東南亞平衡中國影響力的作用,然而,中澳兩國也同時增加了更多“名正言順”雙邊交往的機會。
而且,霍華德本人是商業部長出身,考慮更多的是對於本國的實際利益。“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的增長與進步。”霍華德曾在4月份在堪培拉會見溫家寶總理時表示。澳大利亞沒有把中國視作經濟威脅,一部分是由於他們自身的製造工業相對較少,沒有過度關注中國崛起的安全內涵———這一方面日本與美國則反應過度。
中國是澳經濟發展的動力
澳大利亞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據悉,從5月澳西海上的西北大陸架氣田向中國運送首批液化天然氣開始,這一價值25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議就步入正式運轉。該協議規定澳方向中國供應長達25年天然氣。
天然氣協議只是快速發展的雙方貿易關係的一部分,澳向中國輸送的大量天然資源也促成了兩國良好的貿易關係。諸如4月溫家寶在澳簽訂的鈾協定,供應期長達20年。
翟崑說,霍華德曾分析,近10年來澳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爲繼日本之後,澳大利亞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05年出口量增長了46%,高達160億澳元(合120億美元),同時進口增長了19%,達210億澳元。
雙方頗爲矚目的自貿區(FTA)談判也可能進一步推進。據悉,由澳外交貿易部和中國商務部共同主辦的中澳FTA研討會將於28日至29日在深圳舉行。屆時兩國總理將參加。
翟崑分析說,中澳雙方都希望談判能在2007年左右達成最終協議。2007年,澳將主辦APEC峯會,中澳若能在此場合簽署FTA協議,將把雙方的經濟互補與戰略利益推向新的高度。而且,首個發達國家與中國建立FTA,在全球具有很強的示範意義。霍華德1939年7月26日生,1996年3月任總理,隨後一直蟬聯,目前的3年任期至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