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7月12日向安理會發出明確信息:日美等國要求制裁朝鮮的決議草案必須做出大幅度修改,如果要強行表決,他將被迫行使否決權。雖然此前外界認爲中國已經做了將動用否決權的暗示,但日美仍抱着懷疑的眼光。此次王光亞直言不諱地“捅破窗戶紙”,讓包括日美在內的國家徹底瞭解了中國在該問題上不容置疑的決心。日本一家通訊社13日故作驚訝地說,聯合國是一個講究外交辭令的場所,中國如此明確地表示要行使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特權——否決權,是十分罕見的。而實際情況是,日本近來非常放肆地在聯合國兜售其制裁朝鮮的強硬觀點,一直對中俄等要其“剋制些”的勸告裝聾作啞。
日美錯誤估計形勢
被中國外交部此前稱爲“反應過度”的決議草案,是日本挑頭、聯合美、法、英等國7日向安理會提交的。該草案不僅要求對朝鮮進行一系列制裁,更明確指出朝鮮的行爲威脅到了國際和平與安全,必須援引《聯合國憲章》第7章採取行動。這種援引的後果通常非常嚴重,因爲安理會可以據此對當事國採取包括軍事行動在內的一切措施。冷戰後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第一步邁過的都是《聯合國憲章》第7章這道門檻。
這樣一個可能給東亞引來禍水的決議草案,理所當然地遭到了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強烈反對。該草案的發起國竟是東亞的重要國家日本,尤其令人難以理解。現在東亞其他國家沒有一個爲日本叫好。俄羅斯媒體稱,雖然朝鮮試射的導彈落入了日本海的俄羅斯專屬經濟區,但俄羅斯表現得比日美更沉得住氣。俄常駐聯合國代表丘爾金表示,朝鮮是一個主權國家,進行導彈試驗從法理上而言沒有任何問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2日也表示,日方聲稱的“如果決議草案沒有獲得通過,所有相關國家都將深受其害”的態度,“完全不能讓人接受”。
由於不清楚中俄是否真的會動用否決權,同時面臨國際社會普遍希望通過外交方式化解危機的巨大呼聲,日美不得不在10日放低姿態,表示願意推遲要求安理會表決的時間,以便給正在朝鮮進行外交斡旋的中國代表團足夠的時間。但這只不過是美日以退爲進的緩兵之計罷了。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揚言,推遲不是無限期的,有關國家將在每天清晨通報情況,並會根據進展隨時要求安理會表決。他還表示,日本的方案可能無法得到安理會所有成員的認可,但它們可以在表決的時候選擇棄權,言外之意是認爲中俄將知難而退,成全日美的“好事”。日美炒作中國斡旋失敗
在中方宣佈可能被迫使用否決權之前,中國和俄羅斯12日聯合向安理會成員國散發了一項新的決議草案。日本《朝日新聞》稱,中俄12日提出新決議草案與日本的制裁決議草案進行對抗。據悉,與日版草案相比,中俄版草案在三個方面有着顯著不同:一、措辭大爲緩和,只是稱朝鮮試射導彈的行動給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消極影響,而沒有指責對國際和平與安全帶來威脅;二、沒有援引《聯合國憲章》第7章;三、沒有強制性地要求對朝鮮採取制裁。不過,兩個版本的草案都強烈敦促朝鮮立即無條件地重返六方會談。此間分析人士認爲,中俄選擇在這個時機提出決議草案應該屬於策略性的,目的在於延緩美日的步驟,迫使兩國重新回到談判桌前,爲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目前的問題贏得時間和空間。鑑於目前雙方處於膠着狀態,任何一方都沒有可能使得對方接受自己的方案,因此新一輪談判恐怕在所難免。
在獲悉中國的明確立場後,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大島賢三面對新聞界時顯然失去了往日誌在必得的那份自信。他陰沉着臉,語氣僵硬地表示歡迎中俄提出的決議草案,稱這份草案與日本的草案已經相當接近。不過他也表示,新的草案去掉了實施制裁的關鍵內容,距離日美的方案還有很大的距離,日本不能接受。日美要求表決制裁朝鮮決議案的立場沒有變化。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13日也表達了同樣立場。日本《每日新聞》承認,在推進對朝鮮的制裁決議草案問題上,日本也感到有點無力,只能旁觀中朝交涉的過程而不能發揮影響力,在聯合國方面也只能依靠美國。《讀賣新聞》也指出,由於俄羅斯暗示要對日本的制裁決議草案投否決票,因此對朝鮮的包圍網並不樂觀。
博爾頓雖然表示依然支持日版草案,但在談論可能進行的表決時,所設定的語境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如果他們行使否決權,那是他們的決定。”《華盛頓郵報》13日稱,中俄的動作“阻止了美國關於強制性制裁朝鮮的努力,將美日及其歐洲盟友置於困難境地,它們要麼妥協以爭取北京和莫斯科的支持,要麼它們強硬的制裁決議就會面臨被否決的境地”。《紐約時報》13日報道說,一名美國官員讚揚了中國的外交努力,他同時呼籲在朝鮮導彈問題上各方採取一致的迴應,但中日間的紛爭是否會影響各方對朝鮮的共同姿態,並影響對朝施加壓力,現在還不清楚。
日本《每日新聞》13日引用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話說:中俄提出的決議草案“有了重要進步,值得研究。這可以期待爲安理會採取一致立場打開大門”。
日本媒體說,儘管日本政府在公開場合一再強調要堅決設法阻止中國在表決制裁決議草案時行使否決權,爭取讓中國缺席或者投棄權票,但私下一直擔心中國行使否決權,所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曾表示日本並不排除修改決議草案內容的可能性。日本媒體認爲,俄羅斯外長最近的發言也暗示如果制裁朝鮮決議草案不進行修改,俄羅斯將投否決票。鑑於這種情況,不排除日美同意修改制裁決議草案,重新提出一箇中俄兩國也能接受的決議草案。
不過,日美一直以各種方式保持着對中俄的壓力。大島賢三強調,中國說要行使否決權是一種威脅,中國必須承擔重大責任,中國應進行冷靜的判斷,不實施這種威脅性言論對中國本身是有益的。他說,日本外交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今後行使否決權問題也將成爲安理會改革的焦點之一。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日前也稱,很多國家支持日本主張制裁朝鮮的決議草案,如果中國行使否決權,那聯合國改革將成爲一個更大的問題。安理會的改革也應當討論否決權的行使問題。日美還希望造成一旦要求表決也是“不得不做”的錯覺。專家預期,日美將在15日八國峯會召開前,以中國的外交努力遭受挫折爲名,強行推動安理會進行表決。果然,12日晚,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專訪時表示﹐中國勸說朝鮮重返六方會談的努力已失敗。日本《朝日新聞》稱中朝交涉並無進展,六方會談出現危機。
中國很少動用否決權
中國在安理會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特別是在動用否決權的問題上,中國更是慎之又慎。與冷戰時期美蘇動輒使用否決權相比,中國更多的是以建設性的姿態出現。此次中國不惜動用否決權,究其根本也是在爲通過和平與外交的方式化解危機創造條件。
事實上,《聯合國憲章》有關安理會的章節中並無“否決權”一說,但規定凡非程序性決議案,必須得到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至少9票以上贊成,並且5個常任理事國中沒有一國投反對票才能通過。因此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一般即被稱爲行使否決權。1946年2月16日,蘇聯在安理會就敘利亞、黎巴嫩問題的一次表決中首度行使否決權。
1945年至2005年,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總共使用過257次否決權。其中,法國18次,英國32次,美國80次,蘇聯/俄羅斯122次,而中國僅有5次。1955年12月13日一天之內,蘇聯曾行使了15次否決權。1946年至1965年間,蘇聯曾106次投下反對票。
冷戰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頻頻使用否決權的情況大爲減少。1990年至2005年,安理會僅出現過18次使用否決權的情況,其中有6年沒有出現過一次否決票。而上個世紀50年代,有時一年就有過18次否決票。1991年蘇聯解體後,繼承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俄羅斯至今僅3次動用否決權。
中國作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直在否決權問題上持謹慎態度,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最少使用否決權的。1955年12月,竊據安理會席位的臺灣當局否決了蘇聯有關蒙古成爲聯合國會員國的申請,這是臺灣當局投下的唯一一次否決票。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後,共4度投下否決票。最近一次是1999年否決關於聯合國維和部隊延長駐守在馬其頓期限的決議案。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認爲,從1993年朝核危機爆發13年來,中國已經至少不下5次表示要動用否決權反對有關制裁朝鮮的決議案。此次表示要動用否決權,是中國在朝鮮問題上基本政策的延續,也證明朝鮮問題對於中國這個鄰國來說非常重要。不讓半島局勢變得不可收拾,是整個東亞的利益所在,當然也是中國的利益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