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九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逸東應邀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十六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上做題爲《中國載人航天的應用》的學術報告,他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的技術支持系統,已經可以支持多有效載荷、多數據流、多艘飛船任務同時運行。同時,中國載人航天第二步空間應用計劃中,將在空間實驗室上釋放微小衛星,進行空間環境監測。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權威人士十九日在此間第三十六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上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經過多年研究和實踐、試驗,其技術支持系統方面已經可以支持多艘飛船任務同時運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應用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顧逸東做大會學術報告時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的技術支持系統已建立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執行應用任務的在軌監控和運行管理、數據預處理等任務,它也是管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樞機構——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一個分中心。
顧逸東介紹說,應用系統的有效載荷應用中心採用分佈式計算機系統,數據通信前端機採用並行雙工方式,採用了機羣技術、並行數據庫技術,建立相對完整的通信指揮調度系統,具備運控計劃生成和調度、多種有效載荷數據並行處理分發功能,可支持多有效載荷、多數據流、多艘飛船任務同時運行。
這位同時任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副院長、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主任的權威專家還指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設計和有效載荷數據管理系統,具備數據採集、處理、存儲、傳輸等功能,同時還研製出總線控制器、總線監視器、遠置終端以及具有糾錯功能的大容量存儲器、多路數據復接器和S波段發射機等。每次飛行的多臺載荷通過總線成爲一個局域網,它適應每艘飛船多任務和各艘飛船應用任務大範圍更替的需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