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彈司令”楊業功、“獨臂英雄”丁曉兵的事蹟在羣衆中廣爲傳誦。有的網友留言:楊司令以戰鬥者的姿態倒下了,但倒下的僅僅是肉體,永遠不倒的是精神,中華民族就需要這樣的脊樑。有的網友留言:曉兵,好樣的,20年前,是赴湯蹈火的英雄;20年後,你是感動中國的榜樣。
從楊業功、丁曉兵想到了張思德、邱少雲、雷鋒,他們是中國軍人的優秀代表。他們身上展現着軍人的風貌,軍人的境界。那就是祖國的尊嚴高於一切,人民的利益重於一切!
在戰爭時期,爲禦敵於境外,安民於家中,即使踏上不歸路,軍人也義無反顧:“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和平時期,軍人以奉獻和犧牲,護衛國家安全、人民幸福。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在抗洪搶險的大堤上,在同非典的殊死較量中,軍人總是衝在最前面。哪裏有危險,哪裏有犧牲,哪裏就有軍人;哪裏有了軍人,哪裏就有人民的安寧,有幸福的花環。這就是軍人的胸懷,軍人的氣度,軍人的情操,軍人的追求。
軍人並非天生就是軍人,也不是穿上軍裝的人就有了軍人的境界。把自己錘鍊成爲張思德、邱少雲、雷鋒、楊業功、丁曉兵那樣的優秀軍人,往往要經受各種各樣的考驗,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一個民族的象徵,一個國家的實力,需要一些標誌性的證明,而軍隊素質和軍人氣質,正是一個有力證明。一個民族保家衛國的堅強意志,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本。從這個意義上講,軍人鋼鐵般的意志,堅不可摧的性格,是一個國家的實力、一個民族文化的外在體現。在我們的社會羣體之中,軍人總是具有大局觀念和獻身精神,富有組織紀律,具有集體主義精神。這是軍人使命使然、軍人境界使然。因而,軍人的犧牲精神,往往是一個民族犧牲精神的集中體現;軍人的精神境界,也充分展現着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不論這個民族遇到什麼樣的危難,只要軍隊堅強挺立,這個民族就有希望。
有位詩人爲一位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的邊防戰士寫下了一首詩,可以說是對軍人境界的藝術註解:此時他已經犧牲了,可是紅旗卻拌着他的鮮血深深插入了他深愛的土地。佈滿彈孔的紅旗,在英雄的手上向着敵人怒吼。他知道,紅旗決不能倒,他是共和國的軍人。他死了不要緊,軍人的職責比生命更重要;他死了,任由鮮血溶入大地母親的懷抱,任由微風把破爛的棉絮刮向飄渺的天空。他是站着死的,這是一個民族不屈的脊樑!
追求軍人的境界,就是追求高尚、美好、未來;愛我們的軍隊,就是熱愛和平、和諧,熱愛今天也熱愛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