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老漢正在一口一口地給患腦癱的孩子喂香蕉
60歲的河南老漢帶著患病的棄嬰,在廣州街頭乞討藥費,因為這個孩子,老漢的家人離他而去,他從此開始行乞為給腦癱兒籌錢治病,一六旬老漢行乞多年,河南人張國峰今年六十了。
5年前,他在當地火車站撿到一名男棄嬰,命運從此徹底改變。
5年來,老張帶著後來被查出患有腦癱的孩子,奔走求醫,家財散盡,最後妻離子散,只好外出乞討。
5年後,曾經家有萬元存款的菜農,如今流落廣州街頭,以乞討為生,全部的家當只有一輛撿來的破推車。
『妻離子散』,是張老漢對過去生活的總結,『不知咋辦』,則是他對未來的描述。現在,他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想法子,把孩子的病給治了』。
露宿街頭一老一少苦中作樂
昨天早晨7點,廣州大道中一公交車站,行人來來往往,車站背後的東河苑小區門口,一群城市邊緣人在這裡席地而眠。張老漢帶著5歲的孩子,露宿在一家商店門前。他從地上爬起來,笑著說,『撿破爛的、流浪的,我們都差不多。』
老漢滿臉皺紋,看上去似乎不止60歲,胡子拉碴。他抱起睡夢中的男孩,親了一口。孩子5歲多了,但是從老漢撿回來,他從沒說過話,也從沒能站起來,甚至不能睜大眼看一下老漢。他是個腦癱兒。
『水兒。』張老漢樂呵呵地喊了聲,接著,他從綠化帶的水龍頭打來一瓶水,幫水兒擦臉擦身,邊擦還邊嘟囔,『要尊重城裡人,要乾乾淨淨,他們纔理你。』很快,水兒的臉舒展開來,紅潤起來。抹完水兒,張老漢也給自己擦了擦,接著把水兒放到小車上,出發了。
他們在廣州停留過很多地方,這一天老漢准備去環市東路『討點生活』。躺在車上的水兒很興奮,嘎嘎笑個不停,張老漢也很高興,嘴裡哼起了小曲,他說,『看見這孩子的臉,我就喜歡。』
(旁白:家住五羊新城的譚女士2年前初識剛到廣州的張老漢和水兒。她回憶說,那時張老漢抱著孩子在路邊,手裡拿著一張報紙,到處找人問某某醫院在哪裡,那是一家專門治療腦癱的醫院。譚女士也曾懷疑張老漢打著幌子騙錢,『但他真是為了孩子好。』譚女士說,近兩年來,她每次給張老漢東西,他從來都不收,但給孩子東西,他就收下了,『兩年下來,孩子壯多了,他老多了。』)
背井離鄉為治棄嬰妻離子散
時光倒回五年前。2001年,陰歷三月十九,在河南省蘭考縣火車站,張老漢第一次見到水兒。『臉哭得發青,身上只有奶粉和奶瓶』,張老漢回憶說,雖然自己已有兩個兒子,但他還是喜歡這個孩子,『又是個男娃,就抱回家了』。到家沒幾天,水兒突然渾身抽搐,送醫院一查,腦癱。
家人說:送走吧。但張老漢卻抱著水兒不肯撒手,扔下一句狠話:『要走你們走,我一定要給他治好病。』
果然,老婆孩子都走了。張老漢的三弟張國山說,有他這麼個爹,兩個兒子在村裡都找不到媳婦,出門打工了,後來老婆也跑回四川老家了。他老婆告訴記者:『扔了那孩子,我就回來。』
(旁白:跟張老漢同村的曲兆根在電話裡告訴記者,那時張老漢家有錢,房子在村裡算條件好的,可『一家人賺的錢,後來都讓他撿來的孩子給敗了』。另一個同村人書文說,那時大家都說張老漢傻了,為了一個沒血肉關系的孩子,至於嗎?可張老漢說,我喜歡他,捨不得他,就想給他看好病。)
兩年來,張老漢抱著孩子四處求醫,病歷一本又一本。提到妻子的離開,正在拉車的張老漢一聲不吭,過了好半會,纔眼睛泛紅地說:『等我給他治好了,就去四川把她找回來。』
乞討多年收羅一堆治病資料
上午8點,環市東路與梅東路交界口,張老漢放下車子,把一個破盆放在地上——那是他的『衣缽』,然後徑直跑到街邊的包子店,掏出一塊錢買了兩個包子回來。他先是一口一口地喂水兒吃,剩下點包子皮,水兒鼓著嘴不樂意吃了,張老漢一口吞下,接著灌了半瓶水,呵呵地笑著說:『早餐吃完了』。
小車是撿來的,裝著張老漢全部家當。但對張老漢最重要的,是一疊厚舊的報紙,上面都是介紹各地治療腦癱病特色醫院的報道。現在,他們每天大概能要到10塊到20塊,張老漢把討來的錢一塊一塊地攢下來,藏到小車角落裡。老漢說,家裡沒錢了,現在只能等要到足夠的錢,一家家醫院去試下。
梅東路口,一個路人停下來,看了半天,掏出一百塊擱到盆裡。
張老漢拿錢追出去,滿嘴河南話:『不中不中。』他的理由是,現在自己沒法給孩子治病,『這樣拿錢不合適,別人賺錢也不容易』。
老人的固執,讓好心人一臉錯愕。
中午,張老漢拉著孩子去要飯。廣州大道中一家快餐店裡,老板給了點剩菜剩飯,張老漢喂水兒吃完,自己又把剩下的吃落肚。剛吃飽飯的水兒,壯實,黝黑,瞇著眼睛咧開嘴樂呵呵的,看上去和正常健康的孩子無異。
『啪』,水兒突然蹬了一下腿,嘴角歪斜,全身抽搐起來。『糟,又犯病了!』張老漢立馬把孩子放在小車上,抓起條毛巾,三兩下一疊,塞到孩子嘴裡。咬著毛巾的孩子還在發抖,張老漢舒展著孩子身體,輕輕撫摩著他的四肢。10分鍾過去,孩子終於安靜了下來。張老漢抱起孩子,重重地親了下。『叫什麼,這都是後話了,』他埋下頭,『能治好病纔行啊。』
(旁白:水兒,是只有小學5年級文化的張老漢給孩子取的名字。愈生醫院一名幫助過他們的醫生後來給孩子起了個大名--張鈺,但張老漢還是一直喊他『水兒』。該院一名年輕的醫生說,老頭對小孩『比親爺爺還親』,經常問哪裡有特效療法。)
下班的人流漸漸擠滿了梅東路口。水兒連連打著哈欠。收拾一下破盆,老張把20來塊錢小心翼翼地藏到了水兒身下,將推車拉起,一老一少走進了夕陽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