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與規劃局合作推出16期城市總體規劃報道
中心城區具有綜合性服務職能
中心城區是指外環線綠化帶以內的地區,現有人口420萬人,面積371平方公里。包括和平區、河西區、南開區、河東區、河北區、紅橋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北辰區的部分行政區域,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貿服務中心,是反映中國近代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綜合性服務職能。中心城區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公共設施,是全市人口和城鎮建設最密集的地區,也是發揮對環渤海地域城市輻射功能的主要地區。中心城區是濱海新區的依託,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關係是各有分工,各有側重,互相補充,共同承擔城市的綜合職能。
未來中心城區發展目標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確定,中心城區要按照“滿足健康、有序的快速城鎮化對空間發展需求;適應當前產業調整與未來發展;提高環境質量與景觀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優化交通網絡,構建高效率交通體系;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載體能力與服務水平;優化佈局,適當控制建設規模和土地開發強度;調整用地結構,注重均衡發展”的原則,以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水平,鞏固提高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成果、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改善就業、住房、出行狀況,建設宜居生態城市爲目標,以內涵挖潛爲主,通過調整優化,實施舊城有機更新,疏解人口和交通壓力,嚴格控制城市規模。
繼續實施海河綜合開發改造。通過海河兩岸的綜合開發改造,帶動城市功能調整和佈局完善,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弘揚城市文化;創建現代城市濱水景觀,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整體形象,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吸引力和輻射力。加快城市住宅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繼續實施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加快經濟適用房和社會保障房的建設,提高人均住房面積;完善現有居住區配套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住質量。優化公共設施佈局。整合各項公共服務設施資源,完善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等設施的佈局,提升中心城區的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滿足人民羣衆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加強社會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建立防災減災、突發事件應急系統,完善信息、指揮體系和醫療救護網絡,提高災時應變能力和服務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調整工業、倉儲用地佈局。結合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和城市建設,繼續實施工業戰略東移;調整中心城區工業、倉儲用地比例,在保留的工業區和工業街坊內適度發展都市型工業。完善道路交通系統。加快快速路和軌道交通系統建設,改造交通難點地區;優先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加強停車場(庫)配套建設,完成鐵路客運樞紐的改造擴建,創建完善、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環境。加強環境建設。通過專項工程,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快中心城區綠地系統建設,改造完善市級公共綠地,重點建設主幹道、快速路兩側綠化帶和社區級綠地,形成“點、線、面”結合的三級綠化體系。加快“城中村”改造。採取多種措施,改善就業與居住環境,提高羣衆生活質量,提升城市整體環境水平。
到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面積371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70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