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國家環保總局在京隆重舉行“國家環境友好工程”頒獎儀式。據瞭解,“國家環境友好工程”評選活動是中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獎項。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在頒獎儀式上講話。
據人民日報報道,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近日在落實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會議上說,沒有兌現的責任書必然成爲“空頭支票”。要實現每年削減2%的污染物排放總量,關鍵是抓落實,在抓落實上看能力、看素質、看水平,最終“積小勝爲大勝”。
周生賢指出,對於當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降反升的問題,有的同志認爲,由於“十一五”剛開局,很多政策措施需要逐步落實,主要污染物出現上升趨勢不足爲奇,等到措施上去了,三五年後目標自然就會實現。
如果單純就環境論環境、就指標論指標、就治理論治理,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須看到,中央把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爲兩大約束性指標,作爲不可逾越的“紅線”,寓意是十分深刻的。因此,越是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過大,越是經濟增長速度加快,越要堅決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不動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確定每年削減2%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就是要“積小勝爲大勝”,每年對照指標,找出差距,持續施加壓力,調動各方力量,不斷加大削減力度,努力實現削減目標。即使前兩年完成年度任務有困難,但也必須清楚問題出在哪裏,差距如何彌補,措施如何跟進。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把年度目標放在一邊,寄希望於兩三年後治污設施建成了,排放總量就會自動降下來,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周生賢指出,當前,隨着環保要求越來越嚴,環境監管力度越來越大,一些企業託關係、找門子、講人情,試圖逃避環境監管。對此,各級環保部門要有敢爲人先的闖勁、堅韌不拔的鑽勁、百折不撓的韌勁,秉公執法、嚴格執法,對知法犯法、徇私枉法者決不姑息遷就,努力把黨和國家保護環境的政策意志化爲環保部門的實際行動,把國家宏觀調控的重大決策化爲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把人民羣衆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化爲保護環境的巨大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