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英國牛津大學寄出的獎學金申請表,7月6日就到了西安市郵政局勞動路發投分公司,可直到8月5日,北大碩士王晨(化名)的家人,纔在郵箱中見到這封信。因爲沒有按要求在8月4日前寄回申請表,牛津大學以爲王晨自願放棄了獎學金。“孩子因此錯過牛津大學,遺憾終身。”王晨的父母痛惜地說。
面對王晨父母的質疑,西安市郵政局勞動路發投分公司理直氣壯,堅決不承認這是他們的工作失誤,堅稱“按照正常程序,當日郵件就會被送出去”。而郵遞員也堅稱,那封郵件7月6日就送到了。他們之所以敢如此肯定,是因爲按照郵政局方面的說法,平信沒有詳細路單,一般沒辦法查詢——反正你也查不出來,我死不認賬,看你能如何?
在筆者的記憶中,平信丟了白丟引發爭議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了。老百姓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到郵局寄東西,人家會問你“掛號還是平信”,這就看你僥倖的膽量多一些,還是對錢包裏的人民幣心疼多一些。平信便宜,丟了白丟;掛號安全,但要多掏錢。大腦正常的人難免要嘀咕幾句:我掏了錢,郵局得到了享受寄件人郵資的權利,就應當盡到將郵件傳遞給收件人的義務,憑啥理直氣壯地丟了白丟?至於你“郵資少,成本高”的狡辯,則屬於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現在,王晨的信投遞過晚,涉及牛津大學的錄取問題,問題鬧大了,“鬧到國際上去了”,因此具有了“新聞價值”,引發了關注。但想想看,牛津的通知書不該延誤,我們的普通家書在貼上郵資之後,就可以被隨意延誤?只有多掏了錢,掛了號,才能享受準確及時投遞的保障,對於客戶來說,這份額外支出算什麼,安全保護費?
寄信的人,十之八九都使用平信。按國內郵件處理規則,平信在傳遞過程中不作記錄,不受理查詢業務。也就是說,別說你延誤了,就是真把信件扔了、丟了,你想要證明你曾經寄出過這封信,都成了問題。明知沒有道理的事情,卻沒有地方說理,這就是霸王條款。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絕對的壟斷導致絕對的霸王。長期以來,郵政部門一直處於壟斷經營,不僅“臉難看、辦事慢”等服務質量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在盡力賺錢的方向上,越走越遠,壟斷角色具有的公共服務功能,被愈發遺忘。在全社會都在高喊反壟斷的背景下,這樣一個肆意晃動的霸王,實在不該因爲常見而合理,因爲常見而被遺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