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網與規劃局合作推出16期城市總體規劃報道
北方網消息(記者常悅 通訊員楊仲義):天津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了“近代中國看天津”的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在《總體規劃》中是如何體現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呢?21日,記者走訪了天津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
這位負責人介紹,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努力創造豐富多彩和具有天津特色的城市景觀,建設特色旅遊城市,對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位負責人說,規劃遵循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格局和風貌特徵、保護歷史遺存原真性的原則,按照保護城市風貌、體現地方特色的要求,妥善處理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城市建設的關係,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繼承和發揚城市的歷史文脈,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天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包括物質形態的保護和非物質形態的保護兩個方面的內容。
在物質形態方面,是如何進行保護的呢?該負責人解釋,規劃按照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蹟三個層次,建立保護體系,提出相應的保護策略。規劃將中心城區中的歷史城區、薊縣縣城、楊柳青鎮、葛沽鎮和盤山風景名勝區、薊縣黃崖關古長城保護區等作爲重點保護內容。爲保護天津歷史城區獨特的整體歷史風貌,在中心城區歷史城區內,劃定9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和5片歷史文化風貌區,佔歷史城區總面積的14%。規劃歷史文化保護區9片:一宮花園歷史文化保護區、估衣街歷史文化保護區、赤峯道歷史文化保護區、中心花園歷史文化保護區、勸業場歷史文化保護區、承德道歷史文化保護區、解放北路歷史文化保護區、五大道歷史文化保護區、鞍山道歷史文化保護區,總面積357公頃。規劃共劃定5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古文化街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海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解放南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泰安道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保護面積爲494.8公頃。規劃針對14片保護區的特點與現狀問題,從天津河湖水系、路網格局、城市輪廓與建築高度控制、街道對景保護以及整體空間環境保護措施等方面,要求完整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整體空間格局與風貌,並對歷史城區提出保護與控制要求。同時,對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處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850餘處歷史風貌建築也提出了保護原則。
在非物質形態方面,是如何進行保護的呢?該負責人解釋,規劃保護的重點是以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爲代表的民間工藝,以評劇爲代表的地方戲曲,以大鼓、時調、相聲爲代表的地方曲藝,以狗不理、桂發祥、耳朵眼、利順德、起士林、老美華等爲代表的傳統商業老字號等。同時,規劃強調要保護歷史上的工藝作坊、歷史典故發生地和傳統地名等,繼承和繁榮古文化街、估衣街、和平路等天津商業街區的傳統商業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