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博士二十二日稱,中國航天下一個時期是重點跨越時期,將重點實施以載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測工程、新一代大運載火箭研製爲代表的“二二一”工程。
主題爲“中國空間技術與應用的發展”的中國工程院第四十八場工程科技論壇當天在北京開壇,孫來燕在論壇上做報告時作上述表示。他說,“二二一”工程首個“二”即載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測工程,次“二”包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和二代導航定位系統,“一”即研製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
載人航天工程方面,將實現航天員出艙活動及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重大技術突破,建立具有一定應用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長期在軌自主飛行的空間實驗室,爲中國載人太空活動奠定基礎。
月球探測工程領域,“十一五”期間實現繞月探測任務,對地月空間環境進行探測,進一步實施“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使中國具備開發利用月球資源能力,掌握開展深空探測關鍵技術,爲進一步探索深空奠定基礎。
建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要在現有對地觀測系統穩定服務基礎上,針對國民經濟各領域發展需求,利用十到十五年時間,發展基於衛星、飛機、平流層飛艇的先進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立覆蓋全球天空地一體化高空間、高時間和高光譜分辨率的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系統,全面提升國家對地觀測系統整體能力。
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工程要在二○一○年前,建成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具有報文通信能力和一定抗干擾能力,並能向全球擴展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二○二○年建成由靜止軌道衛星和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的衛星導航系統及相應的地面站和用戶終端。
新一代大運載火箭方面,計劃用六到八年時間完成五米直徑運載火箭的研製,具有無毒無污染、低成本、高可靠、任務適應性強等特點,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覆蓋十到二十五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覆蓋六至十四噸,滿足中國航天事業後續發展需要。
孫來燕表示,中國航天將通過實施上述五大工程,實現重點跨越式發展,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服務、帶動和支撐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