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裡賈尼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博爾頓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講話
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拉裡賈尼22日在德黑蘭召見了俄、英、法、中、德外交官員和美國利益代表——瑞士外交官員,正式向他們遞交了伊朗對六國解決伊朗核問題一攬子方案的答復。避實就虛,以不變應萬變。伊朗這套太極拳讓伊朗核問題前景再次陷入迷茫。
伊朗答復內容尚未對外公開,但媒體透露,在根本問題上,伊朗並沒有滿足六國方案和聯合國決議關於伊朗核問題提出的要求,只是重申要與六國展開認真談判。
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介紹,伊朗方面在答復中提出了一項解決核問題的『新建議』。
兩個日子一種決心
聯合國安理會7月31日通過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後,8月22日和31日成為兩個敏感日子。22日是伊朗自己承諾要向六國作出正式答復的最後期限,31日是第1696號決議規定伊朗必須給予答復的最後期限。
伊朗22日對方案模棱兩可的答復將很難避免使伊朗核問題一步一步地走向極端,美國同伊朗攤牌的步伐極可能因此加快。現在美伊的博弈進入關鍵時期,在這場博弈中,不可低估的是雙方決心。雖然美國此前通過歐盟、俄羅斯或聯合國進行談判,最後恐怕還要自己上陣,目的是搬開伊朗這塊破壞美國在中東總體戰略部署的絆腳石。而伊朗更是在窮盡自己的智慧和資源,縱橫捭闔,力求保住自己的天地。
伊朗的『不合作』,美國的堅持,國際社會主要國家一致反核擴散,將使伊朗核問題在難以妥協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一個環節多年恩怨
對伊朗核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它其實是美國同伊朗幾十年來爭斗中的一個環節。
美伊恩怨史非常復雜。兩國眼下結仇最主要的起因是,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突然從美國在中東的盟友變成敵人。伊朗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制裁之下,經濟一度幾乎崩潰,『多虧』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忙於對伊拉克的兩場戰爭,伊朗纔得以重整旗鼓,軍事力量得到很大加強。美國當然知道這一切,無奈騰不出手來。
2003年美國發現伊朗在秘密發展核計劃後,又將矛頭對准伊朗。因為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有可能毀掉美國苦心經營的中東總體戰略。所以,美國盡一切可能、動用一切力量來阻止伊朗在政治、經濟、特別是軍事上的崛起,以保證布什提出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即以美式民主和價值觀以及西方文化來改造中東的計劃——得以實現。
獨霸中東一意孤行
在中東,美國以經濟援助和和平進程等手段基本將阿拉伯世界主要國家的手腳捆住,同時用全面制裁手段制服了原來與美國對抗的國家,通過戰爭征服了伊拉克。應該說,在美國眼中,伊朗是中東最後一座堡壘。
在這場生死博弈中,美國無疑是強者,而伊朗是弱者。但強者有強者的霸道,弱者有弱者的謀略,令人眼花繚亂的心理戰、意志戰、宣傳戰、外交戰和經濟戰之後,纔可能會是美國對伊朗的軍事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