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介入後,對我們的生活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影響都是好的。”李玉成坦言,此前和馬玉琴外出演出歌舞幾乎都是無償的,但經過媒體報道後,上了電視的他們好象一下子成了“明星”,凌海周邊縣的鄉村都爭相邀請這對老妻少夫前往演出,且對他們支付一定的“出場費”。
9年前,錦州凌海市閆家鎮川條村59歲的老太太馬玉琴和27歲的小夥李玉成戀愛了,遭遇雙方家人強烈反對,他們逃出來,自建了簡陋小房開始同居。9年後的今天,這對年齡相差32歲的愛侶開始受到媒體關注,本報特派記者本月23日奔赴錦州凌海市,走進了他們的生活。
在兩人講述完9年來的甜蜜情史,記者着手寫稿時,得知,聽這段深情講述是要需要付費的。
秧歌爲媒戀九年
談真愛靦腆
本月23日中午,記者從凌海市區趕到30公里外的川條村找到68歲的老妻馬玉琴時,滿臉皺紋的她正在門前曬衣服。她的身後是一棟獨立且簡陋的水泥平房。“這就是我和玉成的家。”馬一邊說着,一邊招呼記者進屋。這時,一個高個頭,體格壯實的小夥聞訊從屋內走出,馬玉琴指着他說:“我男人李玉成。”
平房內低矮又雜亂。總共不足10平方米的地方被簡單地劃分出了廚房和臥室。一臺老式收錄機和一口陳舊的大木箱是他們最貴重的物什,當然,還有臥室入口牆上那一幅框着兩人甜蜜笑容的婚紗照。坐在這張在他們看來異常珍貴的照片前,馬玉琴和李玉成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從1997年至今的9年間,這段在他人眼中,特殊、甚至還有些離奇的情事。
講述9年情事
“是大秧歌給我們作了媒”
“我們是一個村的,兩家也隔得不遠,但真正的彼此認識,是在那次演出之後。”馬玉琴回憶道,1996年,村裏創建秧歌隊組織文藝活動,向來愛唱歌跳舞的她加入了,在這支以老年人爲主的隊伍裏,她意外看到一名年輕的小夥。更讓她意外的是,小夥子不僅歌唱得出色,秧歌也扭得像模像樣。這個小夥,就是當年不過27歲的李玉成。
由於兩人表現出衆,很快被村民們推爲主角,安排對唱歌曲《母親》和擔當秧歌領跳。從此,馬玉琴和李玉成開始頻繁接觸。起初,兩人只是針對娛樂表演的話題進行探討和交流,沒想到,他們在編曲排舞方面的很多意見和想法都相當一致,這種默契讓他們越走越近。接觸中,雙方漸漸開始涉及一些題外話。很快,村裏組織的文藝表演結束了,兩人難分難捨。“最先我只是覺得,這個老太太很特別,居然和我有那麼多的共同語言,沒想到後來還真的喜歡上了她。”在馬玉琴講述過程中,一旁的李玉成很少說話,只是不停地笑,偶爾也插上一兩句嘴。
那個時候,李玉成剛與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對象“拉爆”,原因是對方對文藝活動一竅不通,雙方缺乏交流;而59歲的馬玉琴則爲病亡的前夫守寡了十多年。村裏的好事之人看出了兩人都有朝那方面發展的意思,便私底下給他們作了個媒,馬李二人一拍即合,正式確立了戀愛關係。
遭遇家人白眼
老妻少夫自建房屋同居
“這件事無論如何也瞞不過去。”李玉成說,雖然當年二人眼眉傳情,村裏很多人都看在眼裏,但當兩人真正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示人時,大家看他們的神情,儼然像是發現了一對怪物。
他們不敢親口將此事對家人公開,商量着找來了當初牽線的村民,把他們的戀愛關係上報到大隊,讓村領導給李家雙親和馬玉琴的倆兒子“通報”。但即便是這樣,馬李二人也沒能如願換來親人的支持,相反,雙方家人反對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你還算是個黃花大小夥,再怎麼不害臊,也不能找個媽來當媳婦!”李家父母對兒子愛上老太婆的事早已有所耳聞,但讓他們震驚和難以接受的是,兒子居然是認真的!而馬家方面,38歲的大兒子本來就因爲自己娶妻時太過寒酸,一直對母親馬玉琴心懷埋怨,兩人多年來關係一直僵持,再聞年過半百的母親找了一個比自己還小十多歲的後爸,他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乾脆連話都不和母親說了。馬家23歲的小兒子態度也同樣堅決,他還提前將馬玉琴的戶口薄偷偷藏起來,避免她跑出去,和李玉成私自登記成家。
“我又沒犯法,我就是喜歡他,每天都要看到他!”即使遭遇家人白眼甚至唾罵,性格豪放的馬玉琴沒有害怕,仍舊天天到150米以外的李家邀約李玉成外出唱歌扭秧歌。而李同時也向馬玉琴表示了自己的決心:“你不放棄,我就堅決不放棄。”於是,兩人白天在家務農,和家人爭吵理論,晚上就出來唱唱跳跳,互傾心事。
這樣的生活維持了一年。1997年春,仍然沒有說動家人,自覺戀愛關係已經成熟的馬玉琴和李玉成,作出一個驚人決定:搬出來一起住。於是,兩手空空的兩人四處借磚要瓦,終於在川條村村口那條鄉間公路旁,建起了一間屬於兩人的家,正式開始了他們的同居生活。
喊男友母親“媽”
少夫家人接受了“老兒媳”
9年過去了,回首當初往事,68歲的馬玉琴能詳細地說出每一個與李玉成交往的細節,採訪過程中,很少說話的李有時候剛對記者說上一兩句,馬就會將他打斷:“錯了錯了,哎呀你又說錯了……”9年間,兩人一概不聞閒言碎語,就依靠李玉成的6畝地,和到村裏村外撿一些廢棄的塑料瓶等物品賣到收購站過日子,收入不多,偶爾吃頓肉,生活倒也過得清閒。
1999年,兩人親手砌成不到兩年的小平房因竈坑莫名起火,被燃成灰燼。無家可歸的馬玉琴和李玉成仍然拒絕回到各自的老家,又挨家挨戶找到好心的鄰居借上材料和工具,重建了現在這兩間水泥房。“生活太困難了,我到今天都無法想象,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提到7年前的那場大火,李玉成表情很痛苦,馬玉琴告訴記者,這個痛苦不僅僅是心疼那間屋子,還有男友李玉成爲了壘上一張像樣的炕,鬼使神差地去偷拿田裏的廢棄電線杆,被送到看守所勞教9個半月的難堪事。“他被抓了,我的心裏也空了,就盼着一個月能去瞧他一次,連秧歌也不去扭了。”在李勞教期間,馬玉琴經常去看望李玉成的父母,並稱李70歲的母親“媽”,最初聽到這樣的稱呼,李母完全不能接受:“我才比你大2歲,你叫我媽不是寒磣我嗎!”馬玉琴堅持這樣叫,李母無奈中也懶得再反對,時間長了,李家二老李竟也接受了馬玉琴這個皺紋比他們還要明顯的“老兒媳婦”。但馬的兩個兒子還是始終無法對此事釋懷,帶着孩子及孫子經常從母親和李玉成的小房面前過,也從來不打聲招呼,至今如此。
馬玉琴講述這些時,不斷有村民涌進小平房,笑着對記者說:“9年不容易啊,他們現在挺幸福。”
自稱感情挺好
即將告別同居近日完婚
採訪中,李玉成手機響了,是相鄰的新站村邀請兩人晚上過去扭秧歌,兩人答應下來。“不管怎麼樣,也總算走到今天了。”李玉成說,兩人戀愛並同住一屋已經9年,但受到媒體的關注也只是在近一兩年。據他們二人介紹,到目前爲止,他們已經先後接受了省內外10多家媒體的採訪,“媒體介入後,對我們的生活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這些影響都是好的。”李玉成坦言,此前和馬玉琴外出演出歌舞幾乎都是無償的,但經過媒體報道後,上了電視的他們好象一下子成了“明星”,凌海周邊縣的鄉村都爭相邀請這對老妻少夫前往演出,且對他們支付一定的“出場費”。
“這就是遼寧一家電視臺專門來爲我們拍的。”指着牆上的婚紗照,馬玉琴興奮地說這一輩子都沒有穿過這麼白這麼好看的衣服,在她的眼中,有了這張照片,他和李玉成就是真正的夫妻了。“我的戶口薄在兒子那裏一直不肯拿出來,身份證也在大火中沒了,但是我們一樣可以結婚。”兩人稱,錦州婦聯和凌海婦聯在聽說他們的事後,主動幫他們登記結婚,“用不了幾天,他們就會把結婚證送到我們家!”
隨後,記者趕回凌海,向當地婦聯求證此事時,婦聯王主席否定了馬玉琴和李玉成的說法:“我們從來沒有介入過他倆的事。”王主席稱。同時,記者聯繫上了凌海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的王科長,他告訴記者,任何人登記結婚,都必須出示本人戶口薄或身份證,否則,法律將不承認兩人的婚姻關係。“如果他們將這兩樣東西丟失了,可以到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開具身份證明,同樣也可以辦理結婚。”王科長稱,他們隨時歡迎馬玉琴和李玉成這對老妻少夫到婚姻登記處。
對於凌海婦聯的說法,馬李二人沒有給予記者正面回答,馬玉琴對此還稍顯激動:“反正我們已經結婚了,你看,連婚紗照都拍了,我們早就是合法夫妻了!”
“有償”扭秧歌
追要“採訪”
少夫深夜索要800元採訪費
耳聞馬玉琴和李玉成家境貧困,記者採訪前特地爲兩口子購買了一些禮物。但採訪結束後,少夫李玉成電話向記者索要700--800元採訪費一舉,是記者始料未及的。用李的話說,他們需要這筆錢來維持生計。
受邀扭秧歌要求“有償”
23日下午5時,記者應邀與馬李二人一同前往距離凌海15公里的新站村,觀看他們扭大秧歌。但當一行人驅車來到新站村時,對方突然改變事先談好的價錢,馬玉琴拿起裝着演出服和化妝品的大布包轉身就走,李玉成也一臉不快地趕了出來。“現在怎麼辦?”兩人一合計,決定從新站轉車去凌海市區,找到廣場上的秧歌隊聯繫加入表演。
馬玉琴和李玉成剛在凌海下車,就有不少羣衆圍過來。“喲,這是川條的那對老妻少夫吧?”馬李二人艱難地走在人羣中,向他們微笑點頭。“我們習慣了,比這人更多的時候都有,你不要太緊張。”李玉成一邊對記者說着,一邊拿下馬玉琴肩頭上的包,快步走向距離車站不遠的中心廣場——那裏至少有兩支秧歌隊伍正在樂隊的現場伴奏下演出。馬玉琴和李玉成還未走近廣場,秧歌隊伍裏就鑽出來了一個綠衣中年婦女,她跑到兩人跟前:“怎麼這些天都沒來?”馬玉琴笑了:“去瀋陽接受採訪去了。”說着,她拉着對方,走到一個圍觀人相對較少的轉角處低聲說話。“她去談了,談完應該就可以演。”李玉成話音剛落,馬就回來了,招呼男友立即換衣服準備上臺。記者詢問價格最終談成多少,馬沒有回答。這時的人越聚越多,兩個廣場上的人幾乎在同一時間全圍了上來,大家告訴記者,他們都是衝着馬玉琴和李玉成這對老妻少夫來的,“早就聽說有個老太太和比她小老多的小夥搞對象,來看看稀奇。”
馬李二人被人羣圍得脫不開身。他們只好現場換裝。幾分鐘後,身着水藍色緞面繡花衣褲,頭戴金色小花冠的馬玉琴手牽同樣一身光鮮亮麗大黃袍的李玉成,走入了長長的秧歌隊伍,頓時,人羣中傳來笑聲一片。隨着第一聲鑼鼓的敲響,馬李二人開始了領隊舞動,在整個龐大的秧歌隊中,裝扮耀眼的他們無疑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也許正是因爲這樣,馬玉琴在舞動中特別地賣力和投入,從她的輕巧的舞姿和看出,她似乎已拋掉了在新站村被人爽約的不快。而相對內向的李玉成也突然像變了個人似的,動動跳跳間,盡顯興奮和活力,面對記者的鏡頭,他一會一把摟住女友馬玉琴的腰,一會讓其騎到肩上扇扇子……表演中,兩人幾乎一直都在對望,雙目傳情間,又引來周圍人一陣接一陣的叫好聲和笑聲。
半個小時後,已是晚上8時30分,渾身是汗的馬玉琴和李玉成走出隊伍,宣告當晚表演結束。
向記者索錢以“維持生計”
回川條村已經沒有公交車了,記者提出僱車送兩人回家。累壞了的馬玉琴一口答應下來,但李玉成卻面帶猶豫稱不急不急,要請記者留下與他們一起吃飯,順便聊一聊。這時,人羣並未散開,相反越圍越多,記者讓馬李兩口子離開人羣,找個地方卸裝,然後再說其他。隨後,記者留下聯繫方式,先行擠出人羣離開。
十幾分鍾後,李玉成給記者打來電話:“你這人怎麼辦事的?怎麼能自己先跑了,說給我們僱車也不僱,我們還得自己掏錢打車回家嗎?”記者向其解釋“逃跑”是因爲人太多,只要他們將一切打理好了,就會僱車送他們走,這樣一說李玉成才稍微“息怒”,要記者立即打車到廣場接他們。
記者前往,但李玉成仍面帶不悅。上車後,他要求和記者同行的一位凌海的朋友下車,要單獨和記者“說幾句”。但路邊行人不知何時認出了馬玉琴和李玉成,立即又將整個出租車圍得水泄不通。他們將手伸進車內搖下車窗,將頭紛紛伸進來,一個勁地想聽清楚記者和馬李二人的對話。見此情況,李放棄了原本想要和記者“單獨聊一聊”的打算,讓記者付過車費後,和馬玉琴離開了凌海。
“我們回到家了。”當天晚上11時左右,李玉成再次聯繫上記者,說了一些對記者前來採訪表示感謝的話後,他開始變得支支吾吾:“你也看見了,其實我們的生活真的很困難。”李斷斷續續地向記者說起了他在此前接受10餘家媒體時,所獲得的一些優待,“他們到我們家來採訪,或者是請我們出去採訪,都會有一定的誤工勞費的……當然,那些都是媒體自願的,他們看出來了,我們過得很困難。”記者讓李玉成有什麼要求可以直說,他才緩緩說道:“你寫我們的故事,把它弄到報紙上去,也無非是爲了報紙賣得好,這說到底也是一個經濟收入問題,從這個收入中拿出個500來塊的,我想應該是個小問題。”說完這些,李讓記者“看着給”,記者表示不懂這行規矩無法估價,李沉默了幾秒後,說:“以前採訪過我們的媒體一般都是給的700--800元左右,所以……”
記者提出需向報社請示,次日才能給他答覆,李一口同意:“大妹子,麻煩你了。”本月24日早上7點30分,李的來電響起:“向報社彙報了嗎?你什麼時候才能過來?”
少夫爲接受採訪欲請經紀人?
在8月23日的全程採訪中,還有一位凌海男子一直跟隨在馬李二人身邊,據他自己介紹,他只是一名對老妻少夫事件的知情者,有空的時候也會幫忙聯繫一些媒體前來採訪,幫二人一個小忙。但馬玉琴卻私下告訴記者,這名男子此前和他們素不相識,跟媒體報過幾回料後,他主動向兩口子自薦當他們的“經紀人”,負責接待媒體接觸併爲二人安排採訪事宜。當記者問及目前他們是否真的需要一個經紀人時,李玉成稱要看情況,“如果要請,也得請一個對我們有利的人。”
68歲老妻人前愛當"明星"
在馬玉琴和李玉成兩人趕赴新站村,因價錢問題而取消演出,又轉而到凌海尋找演出機會的途中,負責拉他們和記者一行人的三輪車司機要價20元。凌海男子當即反駁稱只能給15元,司機拒絕,讓所有人到前方車站下車。“你知不知道你車上拉的都是些什麼人?這裏呀,除了記者,就是上過電視的演員!”凌海男子的一番話,讓馬玉琴老太太也附和起來:“這有拍照錄像的人,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把你連車帶人拍進電視了,別人想還辦不到!”司機向他們一打聽,突然對這對老妻少夫有了印象,立即同意了只付15元也給拉到凌海市區。
南北兩對老妻少夫
無獨有偶,重慶大足縣也曾出現過一對老妻少夫,爲全國媒體所關注,記者此前在重慶一家媒體工作時,曾對重慶大足縣那對老妻少夫作過系列報道。
重慶老妻少夫資料:
·劉孫權,女,68歲,重慶大足縣某小學退休教師,熱愛打年逍(一種戶外活動),2002年與比自己小34歲的男子黃高學相識並相戀。
·黃高學,男,34歲,重慶大足縣無業人員,從2002年一天偶遇劉孫權後,便對這個68歲的老太太情有獨鍾,以堅持每天一封的情書攻勢,打動了劉老太芳心。
戀愛方式:離家到縣城租房同居4年。
感情經歷:兩人2002年從彼此家中出來到大足縣城同居,以擺地攤爲生。不久後,兩人承受不了輿論壓力,感情淡薄幾欲分手,但卻爲了收取一定數量的採訪費用,而頻頻接受全國媒體採訪,且在鏡頭前大作恩愛狀。記者曾深入採訪其二人的家人和鄰居,得到的結論卻是:兩人很久以來都是一種互惠互利的“生意夥伴”關係,爲了獲取更多的利益,老妻劉孫權竟然還在全國範圍內幫助其男友黃高學徵“家境富裕”的女友,來“接替”自己。
錦州老妻少夫資料:
·馬玉琴,女,68歲,凌海市川條村村民,9年前的一場文藝表演,讓她對同樣熱愛扭秧歌的36歲的小夥李玉成產生好感。
·李玉成,男,36歲,凌海市川條村村民,和馬玉琴在一起是覺得兩人有豐富的共同語言。
戀愛方式:在村裏自修平房同居9年。
感情經歷:記者在錦州凌海採訪馬玉琴和李玉成這對老妻少夫的時候,他們極力表現出真心相愛的感覺。但他們也稱:家境貧寒,要求媒體採訪後付費,改善生活,維持生計。本報特派記者程果文
採訪後記
本身就讓人滿腹疑雲的老妻少夫事件,在與金錢沾染上了一定關係後,又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這是記者在23號深夜接到少夫李玉成索要採訪費的電話後,一直苦於思考的一個問題。
重慶老妻少夫劉孫權和黃高學幾個月前在記者面前互揭老底的情形至今在腦中揮之不去——他們正是因爲採訪費用的分配不均,而漸漸地怨恨和嫌棄對方,從一開始的密不可分,演變成了最純粹的“生意夥伴”。如今,錦州的馬玉琴和李玉成竟也步上了這個後塵——雖然他們的理由是“我們太窮了,錢是拿來維持生計的”,雖然他們目前還並未爲爲數不多的幾筆採訪費發生過爭吵……
維持生計,我其實很願意去相信李玉成的話,因爲在一言一行中,他們都表現出了對彼此的愛。我也願意相信,他們的確是被生活所迫,才讓二人得靠出售自己的感情故事獲取利益。但是,這是個可怕的舉動,因爲世界上任何一個擁有愛情的人都清楚,感情是純潔的,感情故事是美好的,它們一旦受到錢權的威脅和驅使,那馬李二人所津津樂道的“愛”,離劉孫權、黃高學的悲劇還會有多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