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小泉從日本機場出發,前往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28日上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踏上了中亞之旅,他將先後前往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訪問。作為首位在任期內訪問中亞的日本首相,小泉此行被認為是意欲彰顯日本在中亞的存在,並試圖同擁有豐富資源且靠近中俄的中亞國家增進關系。
小泉此次的中亞之旅,帶有濃重的『能源外交』印記。眾所周知,日本能源匱乏,其能源供應幾乎完全依靠進口,近幾年日本也一直忙於儲備稀有金屬和石油。由於日本的石油87%左右來自中東,而目前產油大國伊朗由於核問題局勢趨緊,使得日本對於該地區的能源依賴變得不安全,日本與伊朗合作開發的阿紮德乾油田項目也將面臨不確定因素。因此,日本迫切需要開拓能源的多元化渠道,確保今後的能源供應。而中亞地區恰恰是資源豐富之地,哈、烏兩國擁有豐富的鈾、天然氣、石油等天然資源。值得注意的是,哈薩克斯坦更擁有世界三分之一強的鈾礦儲量。據悉,為在中亞核燃料的競爭中擊敗其他對手,小泉此行與哈薩克斯坦簽署了一個包括開發哈境內鈾礦的核能合作備忘錄。
此外,中亞地區不但與中國和俄羅斯靠近,也接近阿富汗和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地位非常重要。1997年,時任日本首相的橋本龍太郎曾提出過開拓『絲綢之路地區外交』的說法,但日本的中亞戰略卻在橋本政權後不了了之,而中俄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卻隨著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風生水起,這也讓日本倍感失落。因此,繼訪問了作為上合組織觀察員的蒙古後,小泉此次出訪作為上合組織成員的哈、烏兩國,除了爭取在中亞地區更多的發言權外,也是希望對上合組織成員國施加影響,牽制和哈烏兩國有著良好關系的中國和俄羅斯。
當然,由於小泉政權的亞洲外交目前陷於困境,與中俄兩大國關系也是停滯不前,小泉中亞行也有為日本亞洲外交尋找『活路』之想。不久前,作為其精心策劃的『迂回外交』的一部分,小泉就曾訪問了蒙古。但這趟『姍姍來遲』的中亞之旅,是否能為日本贏得某種突破,還很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