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國務院溫家寶曾多次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引用古今中外的詩詞古賦。『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9月5日,即將訪歐的溫家寶總理再次以杜甫《客至》中的一句詩作為開場白,在中南海接受五家外國媒體的聯合采訪。其中《泰晤士報》記者問到有關總理個人的問題引起了多方關注:你在晚上睡覺之前最喜歡讀什麼書?掩卷之後,有哪些問題常使你難以入眠?而總理的旁征博引的精彩回答再次含蓄而精闢地向全世界展示他心懮天下的政治情懷並且贏得了廣泛贊譽。而聆聽著總理每次在媒體上出場的精彩語錄,我們不難看出一個親民總理的所思所懮:

『身無半畝,心懮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沈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定律。』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溫總理答五家外國媒體問
溫家寶說,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在2003年兩會總理記者招待會開始的時候,溫家寶說,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農村的一個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親和母親都是教員。我的孩提時代是在戰亂中度過的。戰火燒毀了我的全家,包括爺爺親手辦的那座小學。舊中國的苦難在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我從在大學學地質到從事地質工作整整25年。這期間大部分是在非常艱苦和惡劣的環境中度過的。我深知人生的艱辛,也知道國家建設的艱難。但我也樹立了一種信念: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不畏艱險,勇於攀登,一定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我在中南海工作了18年,這是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我目睹了在鄧小平同志和江澤民同志的領導下,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面貌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我經歷了這場偉大的實踐。中國的建設事業是非常偉大也非常艱巨的,惟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纔能繁榮富強;惟有堅持民主、科學和負責任的精神,纔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全國2500多個縣(區),我跑遍了1800多個。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國情和人民的狀況,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給我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忠實地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眾望。2003年溫家寶總理等會見中外記者 答問全文
2003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面對主要困難和挑戰:生於懮患,死於安樂。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工作風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兩岸關系: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稅費改革:生財有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抒。
2004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今年和今後的工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前進中存在的困難:安不忘危,治不忘亂。
兩岸關系: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中國發展: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反腐敗:不要犯勝利時驕傲起來、生活腐化的錯誤。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2005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面前的路:形勢稍好,尤需兢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臺灣問題: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加強宏觀調控:行百裡者半九十。
三農:舒爾茨的一句話,世界大多數是貧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窮人的經濟學,那麼你就會懂得經濟學當中許多重要的原理。
中印關系:三千年前,印度有一篇著名的古詩叫《奧義書》,願我們同受庇佑,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
2006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
形勢:形勢稍好,尤須兢慎。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
兩岸關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回答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知難不難,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永不退縮,不言失敗。
有關因特網:蕭伯納說,自由意味著責任,美斯特朗斯基說,要講民主的話,不要關在屋子裡只讀亞裡士多德,要多坐地鐵和公共汽車。
中印關系:梵典與華章,中印文化的交流。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2004年11月28日,陳家山煤礦發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奪去166名礦工兄弟的生命。突如其來的悲情籠罩著陳家山,將辭舊迎新的喜氣衝滌得一乾二淨。小牛津的父親牛鐵奇,是陳家山煤礦的副總工程師、老先進工作者,礦難發生時,正在井下,亦不幸遇難。災難震動全國,更深深牽動了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扉。1月2日一早,溫家寶趕到陳家山煤礦,向礦難職工靈堂敬獻花圈,並肅立、鞠躬致哀。接下來,他相繼走進牛鐵奇及另外兩名遇難礦工柯金生、張有賢的家。淚光中,溫總理握住牛鐵奇妻子章革委的手,『你們雖然失去了一位親人,北京還有你們的親人,我就是你們的親人。你們要挺過這場災難,把孩子教育好、生活安排好。讓我們一起共渡難關。』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2006年8月6日上午9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一走進解放軍總醫院病房,祝賀季羡林先生95歲生日。在談到和諧時,溫家寶說:『《管子·兵法》上說:「和合故能諧」,就是說,有了和睦、團結,行動就能協調,進而就能達到步調一致。協調和一致都實現了,便無往而不勝。人內心和諧,就是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都要和諧。個人要能夠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我們看到,總理在談到和諧時,博古通今,引用了古代名人的話。這說明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想時,既研究了古代的思想,也考慮了現實的國情,對和諧社會的提出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是有深刻的歷史的背景和現實意義的。
『願我們同受庇佑,願我們同受保護,願我們共同努力,願我們文化輝煌。不要仇恨,永遠和平、和平、和平。』
正在印度進行正式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說,他這次對印度的訪問是一次『歷史性的訪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溫總理在此間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對當地和外國媒體說,他這次訪問是一次重要的訪問,取得了三項重要的成果。第一,中國和印度兩國政府簽署了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這就把中印關系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第二,雙方簽署了解決兩國邊境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這是1981年中印邊界談判以來第一個政治指導性文件,標志著兩國邊境談判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第三,兩國簽署了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目標是到2008年使雙邊的貿易額能達到200億美元,到2010年能達到3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