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消息,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獲悉,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比去年同月上漲1.8%。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相關人士表示,從7月份CPI的數字來看,物價相當穩定,不存在通貨膨脹的壓力。目前看來,我國的消費物價已經穩定下來,房地產價格的漲勢已經被控制住,現在房地產的價格是穩中趨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專訪時表示,中國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不大。歷史告訴我們,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中國並沒有出現過真正值得注意的通貨膨脹。統計顯示,從那時開始,中國的物價上漲波動不大,這些年的平均數在3%以下。熟悉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這種輕微的物價上漲,事實上是比較適度的。
李揚還說,熟悉宏觀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經濟學認爲,穩定且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最優”的。在最優通貨膨脹水平上,企業具有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有生產而且是不斷擴大的生產纔會有就業,有就業纔會有經濟增長,有就業和增長,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在我看來,儘管2004年前後的物價上漲被人們炒得很厲害,但那時的物價形勢並沒有那麼吃緊。我認爲,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中國的通貨膨脹一直被控制在比較適度的區域之內,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李揚指出,根本原因是,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一直處於儲蓄大於投資的狀態之中,衆所周知,所謂儲蓄大於投資,等價於總供應大於總需求。在這種條件下,嚴重的通貨膨脹是不可能發生的。
李揚認爲,這一點在理論上無需爭議,在實踐中也得到了驗證。比如,現在大家都責難投資過旺,但是,雖然投資增長率已經高到令人不安的程度,但基本物價漲幅,無論是CPI還是PPI(生產者價格指數),都沒有達到令人擔心的水平。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長期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平衡的基本態勢是儲蓄大於投資、供給大於需求。我認爲,這是我們判斷經濟形勢的最重要根據,不談這個根據,那就是捨本逐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