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人旅遊素質受到指責
在20世紀90年代,如果有人告訴親友自己出國旅行了一趟,那麼往往會招來驚羨的目光;可是現在如果有人再這麼說,得到的也許就是漫不經心的一個“哦”字。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05年,我國公民出國(境)旅遊人數達3100萬人次,居亞洲第一位。另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爲世界第一大旅遊接待國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
旅遊,作爲中國的朝陽產業,正日益爲中國贏得巨大商機,也越來越成爲國人休閒消遣的首選方式。
然而,國人開啓這扇“世界之窗”的時候,展示的並非全是曾讓四海爲之傾倒的“謙謙君子之風”。2005年至今,從巴黎到紐約、從香港到臺灣,國內外媒體屢屢對中國公民出遊時的種種不文明行爲進行了披露和報道。巴黎、華盛頓等地專門針對中國遊客樹起了令人汗顏的“請勿喧譁”、“請勿隨地吐痰”、“請隨手沖水”中文告示牌;有些國家甚至還採取了不接待華人旅行團、讓華人旅行團隔離用餐等非常措施。國人的旅遊素質一時受到了指責,並且由此引發了一場全民“同仇敵愾”的抨擊不文明出遊之戰。
3萬函件“舉報”不文明行爲
2006年8月,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針對國人出行中“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譁吵鬧”這7大不文明行爲,開始實施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計劃。擬製定《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爲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爲公約》(以下簡稱“指南”和“公約”),並於8月中旬聯合發佈了徵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爲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建議”的公告。
這些舉措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情響應。僅僅半個月,便收到海內外民衆來信來函、電子郵件、留言等3萬餘件,相關網站頁面瀏覽量達300萬人次以上。9月23日,國家旅遊局公佈了“中國公民旅遊不文明行爲表現”,其中隨處拋丟垃圾、隨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沖水等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成爲公衆反應最強烈的國內外旅遊不文明行爲。此外,熱心的網友們還詳細羅列了“在公衆場合挖鼻孔、剔牙,穿着過於暴露,男性光膀子、女性袒胸露背露大腿”等境外出遊時的典型不文明行爲。
制定改進措施“圍殲”旅遊陋習
除了民衆自身的熱情響應,中央文明辦、外事、公安、交通、旅遊等相關部門也及時制定了改進措施。
中央文明辦針對某些遊客在境外出遊時“屢教不改”的隨意保留非一次性餐具、不尊重當地民風民俗等觸及法律邊緣的行爲,提出不排除今後在“護照法”中增設相關懲罰性條款。
國家旅遊局決定開展“文明旅遊形象大使、文明導遊、文明旅行社、文明遊客、文明崗位、文明旅遊接待服務單位”主題實踐活動,以正面形象引導國人培養良好旅遊習慣。
北京百餘家旅遊企業集體簽字向以“缺乏公德心、不注意公共衛生、衣着不整、舉止不雅”爲代表的不文明現象“宣戰”。中國國旅在其《環球行須知》中設定了十幾條有關公民在海外旅行如何遵守當地文化與風俗的注意事項,並將“公約”的相關宣傳海報張貼到所有經營門面店,要求導遊在旅行前對其進行良好素質的培訓。
全國170多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400多個省級風景名勝區的負責人也積極根據“公約”和“指南”的要求對所轄區域進行了由粗放型向法制化、制度化管理的轉變。通過向遊客徵集文明旅遊用語、評選“文明遊客”等活動來增強遊客文明旅遊的自覺性。此外,一些景區也加強了硬件設施的建設,以減少遊客所抱怨的“找一個垃圾筒就要好幾十分鐘”的窘境,爲遊客出遊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有外電評價說:“中國政府和民衆對旅遊陋習毫不留情的揭露和對文明旅遊公約的執行力度,表明了中國目前所具有的空前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