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新總裁安倍晉三26日下午在衆參兩院全體會議上當選日本新一任首相。作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安倍在內政外交難題堆積如山的背景下走馬上任,他將在內政外交上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分析人士認爲,改善日本與亞洲鄰國的關係、縮小國內的社會差距和重建日本財政是安倍上任後面臨的三大挑戰。
小泉執政期間,日本社會多方面差距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制面臨危機。可以說,對安倍首相來說,縮小社會差距、重建財政是當務之急。安倍不甚精通經濟政策,而且缺乏相關經驗。安倍已表示,沒有經濟增長就沒有重建財政,沒有地方的活力就沒有國家的活力,但他能不能拿出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縮小社會差距和重建財政均是長期工程,不可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安倍面臨的難關是明年夏天的參議院選舉。日本《每日新聞》發表社論認爲,參議院選舉對安倍而言是一場政治決戰。人們根據日本的選舉規律普遍認爲,自民黨要在明年的參議院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絕非易事,而要努力實現這一目的,安倍就必須拿出政績。由於縮小社會差距和重建財政這兩大難題的艱鉅性和長期性,首先在外交方面取得突破、建立政績則是安倍作出的合乎邏輯的選擇。
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已經表示要努力改善與亞洲鄰國的關係。日本《東京新聞》24日報道,安倍在外交上面臨的最大課題就是修復日中關係。《朝日新聞》21日發表文章認爲,日本新政權應當致力的最大課題是適應形勢重建外交,其中最關鍵的是以實現對華、對韓關係正常化爲中心重鑄亞洲外交。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執政期間頑固堅持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導致日本與中國、韓國的政治關係嚴重倒退,同時致使日本的亞洲外交陷入困境。日本與亞洲鄰國的政治關係惡化,這不僅不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而且也令日本的盟國美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感到憂慮。現在,大多數日本人期望日本新首相能夠改善日中、日韓關係,使日本走出亞洲外交的困境。
安倍在競選自民黨總裁時發表的施政綱領中表示,他將致力於與中國、韓國等鄰國加強信賴關係。他25日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簽署的聯合執政協議說,日本將進一步與以中國和韓國爲主的亞洲鄰國加強關係。安倍還表示,他將努力在就任首相後對中國和韓國進行訪問。輿論認爲,安倍確實有改善日本與亞洲鄰國關係的願望,而最關鍵的是實際行動。
但是,人們也注意到,安倍在歷史認識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採取“模糊”策略,並且在是否繼承村山談話以及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評價和戰爭責任的認定上含糊其辭。日本《朝日新聞》21日發表社論,認爲安倍在歷史問題上保持曖昧難以行得通。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安倍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上述內政外交難題,不能給日本民衆一張滿意的答卷,那麼就有可能導致自民黨在明年夏天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失利,甚至影響到安倍新政權的前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