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國初期,天津鹼廠純鹼日產量100多噸。經過10年努力,1959年國慶前夕——天津鹼廠日產過千噸

蒸氨塔

“建國初期,天津鹼廠純鹼日產量100多噸。經過10年的努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週年的時候,天津鹼廠突破了日產純鹼1000噸的大關,爲10週年國慶獻上了一份大禮。”天津鹼廠退休職工米學如老先生回憶。
米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一份1959年9月29日的《永久職工報》,其中一篇題爲《迎國慶獻厚禮》的文章,記述了當年天津鹼廠日產量在10週年國慶前夕突破千噸,向國慶節獻禮的情景。
1958年,天津鹼廠開始進行大規模擴建,兩年間用於純鹼擴建投資達1766萬元,增添乾燥鍋、碳化塔、濾鹼機、蒸氨塔、二氧化碳壓縮機等多種設備。同時,國家化工部投資1550萬元對礦山進行擴建,國家電力部投資在廠內建設電站一座,使鹼廠生產成龍配套。1958年以後,純鹼產量不斷提高,全廠每天貨運吞吐量達8000噸以上。爲適應生產發展,天津鹼廠改建了鐵路運輸線,同時在煤炭和成品運輸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改進。
據米先生回憶,到了1959年9月15日,天津鹼廠純鹼日產量首次突破千噸大關,達到1005噸。爲此,國家化學工業部特意給天津鹼廠發來了賀信。據介紹,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天津鹼廠純鹼年產量僅爲4.1萬噸,1952年年產量增長到了9.1萬噸。而到了1959年,天津鹼廠年產純鹼增加到了30.4萬噸。
20年前的國慶節,新港船廠建成我國第一座現代化海洋採油平臺——文員加班到半夜給工人運送建材

新港船廠退休職工白國友先生提供了一張拍攝於1986年國慶期間的照片,當時新港船廠建造的我國第一座現代化海洋採油平臺剛剛建成調試完成。
據白先生介紹,上世紀60年代,我國石油勘探部門在渤海灣地區勘探出大量石油資源儲量。在海洋中進行石油開採需要專用的採油平臺,但當時我國還不具備自己建造鑽井平臺的能力。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造船業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我國石油部開始向中國造船總公司訂購現代化海洋採油平臺。1985年末,造船總公司把這個緊急任務下達到新港船廠,要求緊急建造U/A平臺一座。
據白先生回憶,1986年初,新港船廠召開全廠動員會,設計一座U/A海上採油平臺,並於當月進料、開工,要求當年國慶節前完工。任務下達後,各個車間忙碌起來,中國造船總公司也經常派專業人員前來視察平臺建造進度。當時爲了趕進度,即使辦公室文職人員下班後也要到U/A平臺加班到半夜,給一線工人運送建造材料。
到了1986年9月初,這座U/A海上採油平臺已基本建成,並通過從上海租來的一座3000噸級浮吊運到渤海灣埕北油田,開始在海面上進行平臺搭建、安裝。9月20日,該鑽井平臺安裝完畢,開始了緊張的調試。到了1986年國慶節,這座U/A海上採油平臺正式投入使用。
1972年國慶節油田職工排練新疆舞蹈


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向本報提供了2張攝於1972年國慶節,油田職工文藝匯演彩排時的老照片。
從圖片上看,幾名油田職工正在臺下排練新疆風格的舞蹈節目。那時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一排排簡易平房,有的油田職工還住帳篷。參加演出的職工白天在採油現場參加勞動,晚上的業餘時間全部投入到國慶節匯演彩排當中。
據上世紀70年代初就在大港油田工作的張先生介紹,爲了慶祝國慶節,大家特地利用業餘時間排練詩朗誦、獨唱、舞蹈等節目,有些演出服裝還是工人們自己縫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