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十一”人氣格外旺,原因是和中秋節碰在了一塊。趁着放假一心想出去旅遊的人,再加上急着回家團圓的,讓交通頗感壓力。
也許因爲以清明、中秋爲代表的傳統節日或重團聚,或重祖先,不那麼大氣磅礴,所以長期以來地位一直不上不下。職員不歇班,學生不放假,這一天和其他的日子一樣匆匆忙忙。節日的規模也在匆忙中化繁爲簡,簡到孩子們已不知其所以然了。而另一方面,就算沒人吃,各家各戶也要包點糉子、買點月餅。就算傳統節日一直“混跡民間”,沒有獲得法定假日的地位,就算傳統節日的一些形式,對現代人來說還有多大魅力確實值得探討,但傳統節日與每個人骨子裏的聯繫誰也割不斷。現代工業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衝擊是必然的。傳統節日的雞肋地位,也促使很多民俗在可有可無中加速消亡,那些以民俗爲載體的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岌岌可危。有消息說,有關方面正研究將傳統節日列爲法定假日。其實,現在國人的假日不算太少,傳統節日不固定也容易給很多行業在執行中帶來麻煩。但就像元旦代替不了春節,勞動節、國慶節也代替不了中秋節、端午節。
將傳統節日定爲法定假日的“升格”之舉,不僅能提高傳統節的地位,更有利於讓人們更貼近傳統文化,重溫我們曾那樣看重的脈脈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