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講了一句話:“講道德我是外行,但可以將我這幾十年來搞雜交水稻科研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這話如他本人一樣的樸實無華,然而卻令人回味無窮。
世間有些人,“講”起道德來“內行”得不得了,引經據典,口若懸河。但要他真正實踐起來,或許連做人的起碼準則都不具備。這些人,齒間有“道”,心裏無德。他們僅將道德視作紙上鉛字、錦繡文章。如此,道德怎麼會有絲毫的力量?
“不愛國就不能成爲科學家。”這是袁隆平的語言,不僅是語言,更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身體力行。“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是他的自畫像,不僅形象逼真,更有一種精神在其中。道德對他來說,不是靠“講”出來的,而是在灑在田裏的一滴滴汗水中,在粗糙的雙手裏和黝黑的皮膚上,更在那一顆爲國爲民的火熱的心裏。
沒有踏實的“田裏”實踐,道德很難產生真正的偉大力量。像袁隆平這樣“講”道德的“外行”,真的是多多益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