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子太樂人了!”天津市民王先生笑着對記者說。“十一”長假,許多市民選擇到茶館聽相聲,一杯香茶、一碟瓜子,其樂陶陶。
從2006年春節開始,一股久違了的傳統相聲之風,在京津兩地的茶社裏興起。在天津,說到茶館相聲,當首推謙祥益。
坐落在估衣街上的謙祥益,是一個洋溢着古色古香的茶樓式小劇場。這裏每天日場,上演各種戲曲、曲藝,到了晚場,場場都是相聲。
3日,記者帶朋友去謙祥益聽相聲,卻被告之當晚的票早已銷售一空。據這裏的工作人員介紹,十一期間,爲了滿足廣大市民聽相聲的需求,不僅增加了日場,還精心組織了相聲精品彙演。日場的票好買一些,晚場的票很難買。
記者隨後到新華路上的名流茶館,在這裏買到了當晚的票。晚上8時,演出開始。記者看到,茶館裏座無虛席,甚至連過道都加滿了椅子。
兩個半小時的演出,觀衆從頭笑到尾。
演出結束後,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天津人愛聽相聲,也會聽相聲。泡茶館聽相聲已成爲天津人生活的一部分。
節日期間,茶館相聲不僅給天津市民帶來了"歡聲",也給外地遊客帶來了"笑語"。不少外地遊客在閒暇之餘,到茶館"瀟灑走一回"。
在名流茶館,專門開車來天津聽相聲的北京遊客小張說,在北京雖然也有周末相聲俱樂部、天橋樂茶館等相聲表演場所,但感覺差點火候,還是天津的相聲地道純正,夠味兒。
與天津觀衆相比,北京觀衆聽相聲時顯得"沉穩"些。當相聲裏出現拿演員開心的"包袱"時,天津觀衆往往會發出"咦"的聲音"起鬨",北京來的觀衆往往只是開懷大笑,或者報以掌聲。
記者在天津一些茶館採訪時發現,在聽相聲的觀衆中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少情侶甚至將約會的地點從電影院、肯德基、遊樂場轉移到了這裏。
不少觀衆坦言,花二十幾塊錢,能樂兩個半小時,既省錢又放鬆,實在難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