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爲信豐縣人武部組織官兵瞻仰紅軍烈士墓。 |
記者在於都縣城採訪到兩位走完長征路的老紅軍,一位是91歲的鐘明,另一位是98歲的曾福祥。鍾明在長征路上“死”過3次,卻都神奇般地活了過來。有一次子彈打中了他頭部,還有一次敵人的炸彈在離他很近的地方爆炸,他卻倖免於難。抖抖身上的泥土,又繼續戰鬥。就是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老紅軍,卻謙虛地對記者說:“不要寫我,我的貢獻不大。”
曾福祥是紅三軍團十團一連機槍手,長征路上,大大小小的仗打了多少,他記不清了。有時邊趕路邊打仗,土城戰鬥、攻打婁山關、飛奪瀘定橋等,他都參加了。“機槍手是敵人重點攻擊的對象,你負過幾次傷?”“從來沒有,我打一梭子彈換一個地方,敵人根本打不中我。有時子彈像下雨一樣,也下不到我身上。”說到這裏,老人開心地笑了。他還端着刺刀、揮着馬刀與敵人進行過白刃戰,也沒負過傷。長征途中,只在過草地時患過胃病,不過7天就好了。在曾福祥身上,紅軍的機智勇敢得到完美體現。
戰功卓著的曾福祥,還有更完美的地方:從不向組織伸手。他的兒子和兒媳中有3人是環衛工人,女兒也下崗了,他不向組織要照顧。記者採訪他時,看到他家十分簡陋。他說:“想想長征路上犧牲的戰友,我滿足了,子女的事要靠自己。我對他們講,沒有飯吃就來我家,我有工資。”他樂觀豁達,這麼大年紀,每天還堅持步行3個小時。
還有一位傳奇老紅軍謝寶金,雖然已經去世20年,但他的故事仍然被老百姓傳頌着。長征途中,這位身高近1.9米的紅軍戰士,有項特殊使命,就是和戰友一起擡軍委發報用的發電機。後來,全連犧牲得只剩3人,他就一個人背近70公斤的發電機,從過草地一直背到延安。有一年,他在軍事博物館看到自己背的發電機,撲到展櫃上,淚流滿面。
這些故事,是謝寶金的孫子謝華元告訴記者的。談起爺爺,謝華元眼裏閃着淚花:“我爺爺生前有一條家訓,不能向組織伸手。我曾跟爺爺兩次到北京,都是部長、將軍親自接待。他當年的戰友,職務最低的也是廳長。而我爺爺在鄉供銷社割了大半輩子牛皮,直到76歲纔不工作。我們家的孩子,他從沒有安排一個人的工作。我爺爺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今天,記者冒着細雨走在泥濘的長征路上,一直思索這些紅軍戰士的傳奇經歷。萬里長征路,幾乎把這些老紅軍鍛造成完人,從人格魅力到精神境界,無不讓人由衷地敬佩與景仰。長征路上的確有很多珍貴的東西,它是我們精神世界最重要的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