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十一”旅遊黃金週在歡樂、和諧、喜慶、紅火的熱烈氣氛中圓滿結束。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國家旅遊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商務兩委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爲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文明行爲公約》,樹立公共意識,倡導誠信服務、文明旅遊。經過全市旅遊行業和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實現了市領導對黃金週假日旅遊工作的要求和全國假日辦提出的“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的目標,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據市統計局統計結果顯示,今年“十一”黃金週期間,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達386.96萬人次,同比增長9.64%。其中,本市居民遊本市的人數爲253.01萬人次,同比增長10.98%;接待外地來津遊客133.95萬人次,同比增長7.19%。其中,北京來天津旅遊的人數達到52.72萬人次,同比增長10.62%。7天長假,本市居民到外埠旅遊人數達到67.74萬人次。
“十一”黃金週期間,全市旅遊觀光購物綜合總收入22.29億元,同比增長12.3%。其中,旅遊總收入達到10.34億元,同比增長14.13%。
綜觀今年“十一”旅遊黃金週,突出特點和亮點是: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出境旅遊三大客源市場穩中有升,逐步成熟;景區景點、星級飯店、旅行社、旅遊車船公司四大旅遊支柱產業持續高漲,效益激增;城鄉對流、京津對流、南北對流、出入境對流增勢強勁,形成氣候;商旅、體旅、文旅密切合作,互促共贏。以海河、濱海爲重頭戲的津城新貌遊成爲國慶黃金週的主旋律,以薊縣農家樂旅遊爲代表的鄉村休閒遊空前火爆,以魅力名鎮楊柳青爲重點的民俗風情遊成爲亮點,“近代中國看天津”文化旅遊品牌效應已經顯現,天津已逐步成爲廣大中外遊客理想的城市觀光休閒旅遊目的地。
一、海河旅遊觀光越來越火
隨着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批堤岸景觀、園林景觀、道橋景觀、建築景觀、燈光景觀等新景觀和新景點脫穎而出,在市區中心段一個獨具特色的服務型經濟帶、文化帶和景觀帶已基本形成規模,海河觀光帶聚客能力明顯增強,成爲都市休閒旅遊的一大亮點。爲了做大做足海河旅遊大文章,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精心組織了“海外朋友遊海河、觀名橋”主題活動,策劃推出了“秋波瀲灩海河親水遊”系列特色旅遊項目和海河新貌遊7條精品線,深受廣大市民和海內外遊客的歡迎。7天長假,每天到海河風景區休閒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各類遊船、遊艇幾乎全部爆滿。
“近代中國看天津”文化旅遊12個主題板塊中,以古文化街爲代表的“老城津韻”板塊和以五大道爲代表的“歐陸風韻”板塊,充分顯示出對中外遊客的吸引力。海河岸邊的古文化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古街·新人結良緣”—中國傳統婚慶表演、中華茶藝表演、“歡度國慶、海河之夜”音樂會等活動,以及新開業的古文化街民俗文化館、百年老字號“官銀號”等新景點吸引了衆多遊人。連日來,遊覽海河觀光帶的客流量高達10餘萬人次,充分體現了海河綜合開發改造對旅遊業的巨大拉動效應。在海河延伸線的五大道英式風情區遊人如織,隨處可見打着小旗的旅遊團隊和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人們高興地乘坐觀光馬車欣賞風格各異的小洋樓和市容市貌,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外國遊客興奮地說:“遊覽五大道真是‘一地遊九國,一日看百年’!”黃金週期間,“五大道風貌建築博覽遊”日接待量突破萬人次。
二、濱海旅遊品牌越做越大
隨着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佈局,新區在國內外的地位與聲望得到進一步提升,關注濱海新區、遊覽濱海新貌漸成新潮。國慶期間,以“秋意盎然濱海浪漫遊”爲主題,推出的濱海風情遊、濱海新貌遊、出海觀光遊、海鮮品嚐遊四大系列旅遊活動精彩紛呈。人們前往濱海新區遊海港、逛外灘、登航母、看大沽炮臺、出海當漁民,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秋遊圖。漢沽區葡萄文化旅遊節辦的紅紅火火,吸引了大批遊客,成爲今年“十一”旅遊黃金週又一新亮點。漢沽7天共接待中外遊客17萬人次,同比增長28.8%。
聲勢浩大的龍舟盛會和英國“藍寶石公主”號大型豪華郵輪來津極大地活躍了新區黃金週旅遊市場。剛剛開放的航母科技館、艏艦錨纜倉和俄羅斯風情歌舞表演成爲遊航母的新亮點。節日期間,濱海航母主題公園共接待中外遊客近7 萬人次。保稅區汽車城、開發區濱海金融街、紫雲公園、綠島公園、泰達植物園等體現濱海新區發展風貌的城市景觀吸引了大量遊人參觀遊覽。塘沽區7天共接待遊客120餘萬人次,同比增長17%。
三、鄉村遊民俗遊越來越旺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新成果及國家旅遊局開展的“中國鄉村遊”主題年活動,我們策劃推出了“秋實累累田園採摘遊”系列旅遊活動,把傳統的鄉村旅遊資源和最新開發的鄉村旅遊項目優化組合起來,引領“十一”鄉村旅遊的新時尚。
薊縣農家樂旅遊最爲火爆。毛家峪長壽度假村新開發的天然奇石觀賞、攀巖、彩彈射擊等特色旅遊項目和新建成的木製結構房屋、特色民間建築,形成了集遊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鄉村旅遊基地,吸引了大量本市市民和外國人、外地人。周邊的西井峪、仁義農家、郭家溝等農家樂旅遊專業村,分別推出了寫生攝影、皮影、草編、根雕等特色鄉村旅遊新產品,使前來領略田野風光、感受農家風情的遊客逐日遞增。節日期間,薊縣農家樂旅遊共接待中外遊客14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845萬元。盤山風景區投資新建的盤山塔林、萬鬆寺小區和掛月觀光索道爲廣大遊客攬勝開闢了新天地;黃崖關長城夜景燈光工程填補了夜間觀賞景區的空白,成爲農家院旅遊項目的一大熱點。薊縣7天共接待中外遊客84.41萬人次,同比增長11.83%;旅遊觀光購物綜合總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22.8%。津南農業科技示範園、大柳灘莊稼院、第六埠農業旅遊示範點等農業園區推出的採摘果蔬、休閒垂釣等鄉村旅遊項目,讓遊客盡享迴歸大自然的樂趣。
西青區民俗旅遊格外誘人。節日期間,旅遊部門舉辦的首屆“慶國慶、迎中秋”民間藝術展、花會展演及民間藝人絕藝表演等14項系列活動,引得八方遊客慕名而來。石家大院名宅民俗遊、楊柳青文昌閣名昌名閣遊、峯山藥王古寺古剎宗教遊、霍元甲紀念館名俠銘志遊形成了旅遊新浪潮,接待人數屢創新高。西青區7天共接待中外遊客65萬人次,同比增長10%。
四、大型旅遊活動越辦越好
針對秋季旅遊特點和不同遊客的需求,我們積極會同各區縣和相關部門,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海河旅遊節暨國際大學生龍舟邀請賽、魅力金秋民俗周·古文化街旅遊節、水上公園天津光雕狂歡節、第六屆金秋旅遊休閒購物節、第十四屆漁陽金秋旅遊節、金秋楊柳青民俗旅遊節、漢沽葡萄文化旅遊節、第三屆熱帶植物觀光園金秋版納旅遊節等10餘項大型旅遊節慶活動,可謂“節中套節”,活動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效果之好均創歷史之最,贏得了各界人士好評。同時,我們藉助第三屆中華(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第五屆天津國際汽車貿易展覽會、紀念建國57週年大型書畫展等活動,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促進了人流、財流、信息流的涌動。據統計,僅上述各項大型旅遊活動直接吸引遊客超過百萬人次。
五、入境遊入市遊越來越多
隨着“三五八十”四大奮鬥目標的提前實現和“三步走”戰略的整體推進,津城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旅遊大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各級旅遊部門和各旅行社及時把城市建設新成果轉化爲旅遊新產品,加大了宣傳津城新景觀、新項目、新線路的力度,設計推出了一系列津城新貌遊精品線,着力拓展入境遊、入市遊市場,從而促使來津的外國和外地大型旅遊團隊、旅遊包機、旅遊專列、國際郵輪越來越多。
黃金週期間,全市旅行社組織接待了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泰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旅遊團隊230多個;接待了來自上海、廣東、福建、山西、南京等地的旅遊包機46架次,旅遊專列15列,豪華郵輪1艘,來津旅遊團隊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地域之廣是近年來所罕見的。全市由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旅遊團隊210個,新馬泰、日韓、港澳遊仍是大衆首選,歐洲遊參團人數同比增長1倍多。此外,外地來津自駕車遊同比增長20%。
節日期間,全市各星級飯店餐飲收入同比增長了12%,客房平均出租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據統計,全市星級飯店7天共接待結婚新人400多對,舉辦婚宴5600多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成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