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冬天,天津盲人學校更名爲視力障礙學校,在雪後一個很冷的上午,我去該校就此事進行採訪時,不斷感到絲絲溫暖。一個字眼兒的變化,展現的是普通人對特殊人羣的特殊關懷,事情雖小,意義卻很大。
今年冬天,同樣有些小事溫暖着我們,溫暖着這座城市。昨天,爲了和聾人患者更好地溝通,總醫院的醫生護士們開始上課學習手語,而本報關注並幫助了很久的一對盲人情侶則在衆人矚目下走上了紅地毯,來自國內外的師友以及很多陌生人都爲他們獻上了祝福。
昨天是國際殘疾人日,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這本是普通的一天;但對於衆多殘疾人,這一天是溫暖的節日。我們的社會,絕大多數是正常人、普通人,但由於先天或後天的意外,一部分人不幸殘疾。根據最新統計,截至今年4月1日,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爲8296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比例的6.34%。
殘疾人融合在我們中間,同時又是特殊的一羣。爲了整個社會的和諧,服務多數正常人是理所當然的,照顧少數特殊人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寬闊馬路的旁邊,總是鋪設着寬達數十釐米而又無限延長的盲道。儘管很多盲人——不,是視障人士——未必真正走上去,但這條道路必須存在。這是一種態度,關愛少數人,必須要實際做點什麼。
扶助弱者,關愛少數,這是我們從小就會講的大道理。但少數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我們會說什麼,而是究竟能做什麼,我們的舉手之勞,對於他們可能是天大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