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前,毛主席送長子毛岸英到延安寶塔區柳林鎮吳家棗園村,拜特等勞動模範吳滿有爲師學務農。60年後的今天,吳滿有的侄子吳凌雲自籌資金建立一個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但身爲農民的他,在苦撐了近3年後,舉步維艱。
當時陝甘寧邊區,吳家棗園村是響噹噹的模範村。在特等勞動模範吳滿有帶領下,吳家棗園村爲邊區大生產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1946年春,毛岸英遵照父親的要求,拜吳滿有爲師務農,在這裏度過了近7個月的務農生活。據吳凌雲講,毛岸英來這裏後,和當地農民一樣,揹着糞上山,揹着糧食下山,農閒時還教娃娃們識字。
昨日,記者參觀了當年毛岸英曾住過的窯洞,那裏收藏着許多毛岸英曾經用過的農具和生活用品。在窯洞的前方,是一座新建的2層窯洞,就是毛岸英烈士生平事蹟陳列館。
至於爲什麼要修復毛岸英舊居,吳凌雲說,2004年,延安大力開發紅色旅遊產業,他便想到把自己家裏毛岸英曾經居住過的窯洞修復,使之成爲紅色旅遊景點之一。他按照程序向相關部門申請批覆後,籌資二十餘萬元將幾孔破窯洞初步修復。2005年,他又先後借款六十餘萬,修復拓寬舊居院落,並在舊居前面建起了毛岸英烈士生平事蹟陳列館。將來,他還計劃在毛岸英勞動過的南梁山上建岸英常青紀念林。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建成一個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供廣大青少年免費參觀。”吳凌雲說,他曾多次與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接觸,毛家人也很支持他。但由於是自籌資金,至今他和朋友張勇已經欠下八十餘萬的債務,苦撐了近三年時間,目前處境艱難。
對於吳凌雲的做法,昨日下午,延安市文物局局長董智安表示,延安的革命舊址很多,修復保護都很有意義,但是政府力量有限,要靠多渠道籌集資金進行保護。恢復毛岸英舊居並加以保護當然也有着特殊意義,文物部門將按照相關程序給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