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此間公佈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在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後提出,在中國地區第一次現代化排名中,2005年和2004年相比,重慶、內蒙古、寧夏、廣東等11個地區全國排名上升,湖北、湖南、山東、陝西等9個地區全國排名下降。
2005年,中國34個省級地區中,香港、澳門和臺灣已經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北京等7個地區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超過90%,福建等14個地區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達到80%至89%。
北京和上海有9個指標達到第一次現代化標準,天津和浙江有8個指標達標,江蘇、遼寧和黑龍江有7個指標達標,廣東、福建、山東、吉林和山西有6個指標達標。
如果京津滬港澳臺地區不參加排名,2005年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排名前10位的地區爲:浙江、江蘇、廣東、遼寧、福建、重慶、山東、黑龍江、吉林和山西。
2004年中國地區現代化的前沿已經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中國的香港、澳門和臺灣已經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已經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如果根據第二次現代化水平分組,2004年有10個地區從2003年的欠發達地區升級爲初等發達地區,它們分別是:內蒙古、寧夏、湖南、新疆、安徽、甘肅、青海、江西、河南和海南。2004年北京第二次現代化指數達到85分,超過發達國家水平的底線。
如果根據綜合現代化水平分組,2004年與2003年相比,河北和安徽從欠發達地區升級到初等發達地區;其他地區分組沒有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