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犯罪難取證 網上警力明顯不足——
電春節前夕,隨着“熊貓燒香”病毒案的破獲,計算機病毒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話題。
節假日是人們集中上網的時期,計算機病毒的陰影此時更多地威脅着衆多網絡用戶的信息安全。專家指出,企業、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才能保證網絡世界安全。
-網絡安全教育方面缺失
雖然網絡病毒早已氾濫成災,但衆多網民往往熟視無睹。“熊貓燒香”似乎真正使人們領教了病毒的厲害。這充分暴露了我們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的缺失和網絡安全體系的脆弱。
“加強網絡道德規範也是規範網上行爲的有效手段。”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趙正羣認爲,目前網絡犯罪沒有像其他犯罪一樣遭到全社會的共同指責,譴責病毒製造者的氛圍還沒有形成。
趙正羣說,製造病毒的技術門檻很低,對病毒製造者不要濫用“天才”這個稱呼。這樣的“天才”造多了,只會讓電腦網絡更加不能安寧,網絡犯罪事件也將越來越嚴重。利用病毒獲利,是赤裸裸的計算機犯罪,等待這些“天才”的,只能是法律的制裁。
-面對網上犯罪警力不足
另外,隨着病毒製造從單純的個人行爲向組織型、經濟犯罪型、商業型發展,不排除行業中某些企業或個人爲利所驅,謀取不義之財。尤其應該不斷完善網絡行規,淨化網絡環境,減少網絡犯罪。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副主任張健認爲,我國《刑法》已經對網絡犯罪做出明確規定,但隨着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犯罪的虛擬性質以及受害者的分散性,使得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相關司法實踐還不成熟。比如,網絡犯罪的證據難以獲取,破壞後果難以準確評估,因此,對於很多案件,公安機關做了大量偵查工作,終因證據不足處置較輕甚至根本無法移交檢察機關。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的網上犯罪,警力明顯不足。因此,要加快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犯罪進行有效打擊。
-防毒不能僅靠反病毒軟件
張健說,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反病毒產品的依賴上,所有的防病毒軟件都是被動、滯後的。必須加強技術能力建設,提高網民防範意識和技術手段,加強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才能狠狠打擊網絡犯罪行爲,加快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範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網絡的信息安全。
相關新聞
春節須提防網絡病毒三大陷阱
“熊貓燒香”始作俑者雖已被抓,但網絡虛擬世界不會因此平靜。節假日正是人們上網時間最長、人數最集中的時期,病毒製作者們往往利用這一特點,進行病毒傳播。
“春節期間,網民面臨的網絡威脅將是平日的幾倍。”反病毒專家戴光劍說,廣大計算機用戶春節期間需要提防三大網絡陷阱:
一要警惕釣魚網站。春節期間,很多消費者通過網絡爲朋友選購小禮物,一些不法分子會採用欺騙性的電子郵件和僞造的網站頁面來盜取上網用戶重要個人信息(如財務數據、銀行信用卡號、網遊賬號等),給用戶帶來極大損失。二要注意病毒郵件。不少病毒在節日期間利用與祝福相關的主題發送染毒郵件。三須提防IM陷阱。春節期間,QQ類即時通訊病毒有蔓延之勢。春節期間可能會有病毒以新春祝福的名義,通過QQ或MSN發送帶有病毒的鏈接或文件,而一旦用戶點擊此類鏈接或文件,就會中毒。
反病毒專家說,春節期間更要注意網絡安全,不要隨意點擊或運行來歷不明的鏈接或文件,即便是好友發來的新春祝福圖片或鏈接也要在確認後再打開。上網購物時,一定要選擇那些可靠的大型購物網站,以免誤入圈套。注意打好操作系統補丁程序,及時升級殺毒軟件並開啓病毒實時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