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新學期的臨近,這兩天天津各中小學都在組織學生進行開學前的最後一次返校。在這次返校活動裏,老師們不僅要檢查各科的寒假作業、假期實踐作業,還對學生“壓歲錢都怎麼花”進行了調查,以便於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昨天記者採訪了市區多所中小學的師生,近八成中小學生表示,壓歲錢全部要由家長作主支配,而由家長支配的壓歲錢大多也成了“教育基金”。只有少部分孩子留用了少量壓歲錢,用作理財資金。
學生壓歲錢最高近萬元
據一些中小學班主任的調查,今年春節孩子們的壓歲錢收入頗豐。和平區某小學4(2)班王老師統計,她的班上有40名學生,今年過年收到壓歲錢最少的學生也有2000多元,多的則有6000多元。這樣的收入要比一般白領的月收入還高。
不單單是王老師,在這兩天的返校活動中,很多班主任都有意識地詢問學生的壓歲錢收入。根據採訪統計,幾乎所有中小學生都或多或少收到了壓歲錢:收入最多的學生收到了近萬元的壓歲錢,其中最大的一個“紅包”有2000元;“收入”少的學生也收到了1000多元。可見不管是遵照傳統習俗還是純粹的人情往來,給孩子壓歲錢已經成爲春節活動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項目。
壓歲錢怎麼花大多家長作主
據瞭解,王老師班上學生的壓歲錢大多數交給了家長。家長們往往將這筆收入存在了孩子名下的賬戶上,用作孩子將來上學的費用。谷先生的兒子正在上初二,今年他們夫婦將孩子的壓歲錢全部“收繳”上來。他告訴記者,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心思活泛時期,得嚴加約束。孩子手裏一旦有點兒錢,不是攢局聚會就是買高檔消費品,缺乏自制力。因此對於壓歲錢由誰支配的問題,谷先生認爲還是實行家長管理爲上策。
粗略統計,近八成的中小學生壓歲錢由家長支配,大多是被家長作主儲存起來,作爲孩子的教育基金。只有少數學生表示,有少量壓歲錢能“迴流”到自己的腰包,用來購買文具、課外書及日常的人情交往等。
自己來管壓歲錢 是信任更是責任
一名高一女生告訴記者,小時候收到多少壓歲錢都沒有什麼感覺,好像都是轉手就交給了父母。今年過年她從親戚及父母的朋友那兒收到了3000多元壓歲錢,媽媽只給她留下了300元零花。其實她特別希望能有一個自我理財的空間,自由支配全部收入,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可是幾經交涉,父母就是不同意,這讓她非常失望,感覺父母沒把自己當大人看。
與此相反,和平區新華南路小學的小蕊在開學前收到了媽媽返給她的500元壓歲錢。小蕊興奮地告訴記者,拿到這麼多錢,覺得媽媽特別地信任自己,她一定要買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或是幫助他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塘沽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王昊軒還給本報寫信表達了自己對壓歲錢的看法。他認爲,儘管有些大人認爲孩子手中壓歲錢多了,會讓孩子養成亂花錢的壞毛病,但他及周圍不少同學還是希望家長能給自己理財的機會。家長給孩子留少量的壓歲錢自由支配,可以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