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即將在北京開幕,舉世矚目。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軌道,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將成爲今年兩會的突出旋律。
發展成就重大 規劃開局良好
2006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實施“十一五”規劃實現良好開局的一年。
這一年,國民經濟發展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7%,保持了平穩快速增長勢頭;企業盈利超過20%;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76萬億美元,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國有銀行重組上市等多項改革取得標誌性進展。
這一年,三農領域亮點閃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力開局,沿襲兩千多年的農業稅被取消,農民收入增速加快,政府設立專門機構爲農民工進城打工掃除障礙,農村合作醫療網惠及4億多農民。
“現在政府按每天一元的標準給我補貼,解決了我的基本生活費和醫療費,不用整天爲借錢發愁了。”患有白內障、冠心病的單身老漢呂鎖詳說。他家住內蒙古一個貧困山村,這裏去年1月成爲我國首批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試點地區之一。
這一年,西部農村兒童免繳學雜費;各地正着力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年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84萬人,是15年來最多的一年;全國養老、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員增幅均超過1000萬,成爲社會保險擴面徵繳進展最快的一年。
“去年政府關注民生以做實事爲主。”來自安徽的全國人大代表張培陽說。作爲一位鎮黨委書記,他對這一點體會頗深。
這一年,我國在反腐、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向前。12名省部級官員受到查處,爲歷年來最高。人們還看到,法治精神融入立法過程本身:在一系列爭議與辯論之後,物權法草案“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平等保護”的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反壟斷法在爭議中被列爲今年審議計劃。
保持清醒頭腦 直面深層矛盾
好局面來之不易。但是,我國農業基礎依然脆弱,投資反彈並引發經濟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經濟增長付出的代價依然過大,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仍然較多,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存在。
全國人大代表秦池江說,GDP是反映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需要實在的增長。但是我們要看到,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留下的後遺症,令人擔憂。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現在江河污染的嚴重性,還要看到衆多的食品、藥品問題。草原的退化、森林面積的減少等,都是我們付出的巨大代價。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3%,而年初預定的目標是下降4%左右。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表示,未實現節能目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並不順利,以高能耗爲主的工業擴張模式仍在延續。
與此同時,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問題在經濟運行中依然突出存在。“雖然國家採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宏觀調控所取得的成果還不穩固,上述問題仍可能出現反彈。”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仍然較多,羣衆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許多侵害羣衆利益的問題亟待解決,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依然艱鉅和緊迫。
全國政協委員林毅夫說:“我非常擔心城鎮就業問題,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經濟要發展必須要讓人們有工作。最重要的是讓有勞動能力的人充分就業。”
林毅夫說,改革開放近30年來,經濟增長雖然很快,但人均收入還是很低,我們必須在經濟發展當中,讓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富人。
破解民生難題 構建和諧社會
破解民生難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更將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在此前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上海市的代表、委員建言“職工收入應與經濟增長同步”,湖北省政府“承諾十件實事九件涉農”,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提出醫院應該“以患者爲中心”“醫生圍着病人轉”,浙江省政協委員建議“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障機制”,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呼籲“從源頭上治理藥價問題”,江蘇省人大代表建議“高速公路長假不收費”等,無不顯現出各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迫切的心情。
相關調查顯示,人們對兩會的關注點表現出與百姓切身利益越來越緊密相關的特點,一些諸如“控制房價過快增長,解決住房難問題”“看病難、看病貴與醫療改革”“上學難與教育公平”“就業與再就業問題”“保障公共衛生,讓羣衆吃得安心,用得放心”等民生問題能否得到妥善解決,受到社會高度關注。
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注意到,春節前,包括車間工人、種糧農民、農民工、出租車司機、下崗創業人員、鄉村醫生、農技推廣員、城市社區幹部、派出所民警、銀行職員、商場管理人員和大學研究生等基層羣衆代表首次應邀來到中南海,暢談他們對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嘉興市委書記黃坤明說,中央這樣重視民生,重視聽取基層民衆的意見,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今年的兩會,百姓將能夠更多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享受更多的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產品。
又是一年春風暖,又是一年兩會開。在億萬人民期待的目光中,代表、委員們將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履行神聖職責,暢所欲言,共商大計,凝聚起全國人民的力量,紮實工作,奮發前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的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