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天津 | 民生 | 廣電 | 津抖雲 | 微視 | 讀圖 | 文娛 | 體育 | 圖事 | 理論 | 志願 | 專題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舉報
教育 | 健康 | 財經 | 地產 | 天津通 | 旅游 | 時尚 | 購物 | 汽車 | IT | 親子 | 會計 | 訪談 | 場景秀 | 發布系統

"津雲"客戶端
  您當前的位置 :北方網 > 新聞中心 > 國內 > 國內要聞 正文
關鍵詞:
 
最新新聞排行
· 都市報道60分 (2024-05-17)
· 漁民在黃岩島看到中國海警:很高興 很開心
· 5·15投保宣傳日暨防非宣傳月 | 基金小鎮迎來投保『首秀』 為上市『預備隊』扣好第一粒扣子
· 山海同路 津甘共進——津甘兩地攜手打造新時代東西部協作樣板
· 講述 | 『送單量從20多到3位數』,外賣騎手眼中的天開園……
· 尋訪新質生產力|儲能電池『變形記』
· 老中青思政課教師宣講隊: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標定的新高度
· 老字號新觀察|老味新作,百年老字號的『新中式』轉身
· 暖『新』關愛新業態人群 東麗區龍泉裡社區正式啟動『三點半課堂』
· 【關注】『高效辦成一件事』,天津最新安排!
 

中國改革總設計師的三步大棋(圖)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3-03 11:18
 

 

鄧小平視察農村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離開了我們。轉眼十年的時間過去了,人們仍會在這一時刻回憶往事,追思這位偉人和他的彪炳功績。

  大膽略

  支持農村改革星火燎原

  從安徽小崗18農戶生死狀到中共中央5個“一號文件”

  鄧小平說,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這個發明權是農民。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幾乎與此同時,安徽鳳陽小崗的農民偷偷地實行了包乾到戶的責任制。那個寒冷的冬夜,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嚴立華家那低矮的草房裏,18位社員聚在一起,神情隱祕而帶悲壯,簽訂了一份契約:“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作(坐)牢殺頭也幹(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1978年夏秋之際,安徽大旱,農民再次面臨絕境。在省委書記萬里的支持下,實行了“借地種麥"。結果,肥西縣大旱之年大豐收。在“借地種麥”的影響下,安徽農村悄然興起了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責任制,但還沒有人敢於突破禁區分田到戶。小崗生產隊是遠近聞名的光棍村、討飯村,全隊20戶人家,不算兩戶單身漢,18戶家家討過飯,當大包乾到組責任制在鳳陽全縣興起時,小崗也學着別人的樣子搞起了分組作業,但還是有上工遲到、分工吵嘴、記分計較等現象。要再劃開的話,只有一家一戶包田幹了。

  於是,在那個晚上,18位農民擠在一起,召開一個關係全隊命運的祕密會議,主題是研究分田單幹。隊長嚴俊昌“最後拍板”:“我們定下兩條規定:第一,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第二,上交公糧的時候,該交國家的交國家,該交集體的交集體,剩下的歸自己,任何人不準裝孬。”隨後,副隊長嚴宏昌執筆,寫下了全國第一份包乾合同書。大家爭先恐後用食指蘸上鮮紅的印泥在自己的名字上重重地按下指印。他們連夜抓鬮兒分牲畜、農具,又迅速丈量土地,艱難地邁出了分田到戶的第一步。

  其他村隊的親友外人,一看小崗人的勞動陣勢,就明白是分田到戶了,消息很快傳開。公社領導立即把幾個隊幹部找去質問,嚴宏昌等人一口咬定是分組作業,不是分田到戶。

  所幸的是,小崗人的行動得到了省委和縣委的支持。其實,早在1977年11月,在萬里的支持下,安徽全省工作會議上即通過了《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允許農民搞家庭副業,其收穫除完成國家任務外,可以到集市上出售,生產隊可以實行定任務、定質量、定工分的責任制,只需個別人完成的農活可以搞責任制。這就是著名的“安徽六條”。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萬里曾就肥西縣“借地種麥”及包產到戶問題請示過陳雲。陳雲說“我舉雙手贊成”。後來,向鄧小平請示,鄧小平說:“不要爭論,你就這麼幹下去就行了,實事求是幹下去。”

  1979年10月,秋高氣爽。打穀場上一片金黃,檢驗小崗包乾到戶成果的時候到了。數字出來了,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全隊1966年至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年年“吃糧靠返銷,花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小崗,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

  隨着包產到戶從暗處走到明處,從個別省份走到全國許多省份,由此引起的責難也紛至沓來。

  在包產到戶遇到重重阻力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對農村的改革及時給予了有力的支持。1980年5月31日,他同中央負責人就農村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農村政策放寬以後,一些適宜搞包乾到戶的地方,搞了包乾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安徽肥西縣絕大多數搞了包產到戶,增產幅度很大。‘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搞了大包乾,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鄧小平早在自己第三次復出後,就針對我國農業發展狀況,對農村的體制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說,1958年“大躍進"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強調“一大二公”,吃大鍋飯,帶來了大災難;“文化大革命”就更不用說了。復出後不久,他在東北之行中多次談到農村問題。他說,一個公社有自己的條件,有自己的情況,一個大隊有自己的條件,有自己的情況,有一般,也有特殊,大量的是特殊,更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考慮問題。鄧小平對當時全國“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的提法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不論搞農業、搞工業、搞現代化,都要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學大慶、學大寨要實事求是。大寨有些東西不能學,也不可能學。比如他評工記分,一年搞一次,全國其他人民公社、大隊就不可能這樣做,取消集貿市場也不能學,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能學。”

  鄧小平的這個講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漸漸撥開了阻礙農村改革的重重迷霧。

  包產到戶、包乾到戶真正得以正名,是在1982年。這年1月1日,中共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工作“一號文件"正式出臺。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到1982年年底,80%的農戶實行了大包乾,1983年則上升到總數的93%,“三級所有,隊爲基礎”的人民公社體制全線解體,代之而起是縣鄉鎮政府。人民公社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從1982年到1986年,中央連續發佈了5個有關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一步步將農村改革推向全國,引向深入,最終確立了中國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也推動了城市改革,在我國很快又形成了第二次農村包圍城市之勢。

  大魄力

  推動改革縱深發展

  從農村到城市,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農村改革中,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最大收穫,就是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了,突然冒出搞多種行業,搞商品經濟,搞多種小型企業,異軍突起。”鄧小平這般評價農村改革中涌現的鄉鎮企業。

  江南春來早,1983年春節前夕的古城蘇州,已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2月6日,鄧小平蒞臨蘇州,考察蘇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爲決策全局提供經驗和依據。在我國遭受3年暫時經濟困難的時候,鄧小平作爲黨中央總書記,曾到蘇州進行視察。那是一個生產萎縮、市場蕭條、商品匱乏、困難重重,人們都在勒緊腰帶渡過難關的年月。他是爲扭轉國民經濟暫時困難而來蘇州考察的。而今,他頓覺蘇州的變化真大。從人們紅潤的臉色、歡快的神情、多彩的服飾;從商店裏琳琅滿目的商品,菜場上應有盡有的副食;從新春佳節前夕,整個城市歡樂祥和的氛圍,就可以感覺到這種變化是昔日無法比擬的。

  4個多月前的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莊嚴通過了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提出的黨在新時期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宏偉綱領。黨中央依據客觀實際,審時度勢,提出到2000年,實現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使我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就全國而言,到上世紀末實現“翻兩番"是完全可能的。那麼,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這個目標能否實現呢?按照通常的說法,似乎基數越高,翻番越難。江蘇是全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蘇州又是江蘇經濟最爲發達的地區之一。這裏的幹部羣衆對十二大提出的“翻兩番”有什麼想法?經濟發達地區究竟有沒有可能在上世紀末實現“翻兩番”?這是鄧小平極爲關心的問題。

  2月7日下午,江蘇省委領導同志如約來到南園賓館新平房的會客室。鄧小平聽彙報時,說話不多,但言簡意賅。

  “到2000年,江蘇能不能實現翻兩番?"沒有過多的客套和寒暄,談話一開始,鄧小平就直奔主題,雙眼充滿期待的目光。

  “從江蘇經濟發展的歷史看,自1976年至1982年,6年時間,全省工農業總產值就翻了一番。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就全省而言,用不了20年時間,就有把握實現翻兩番。”江蘇的同志回答說。

  “蘇州有沒有信心,有沒有可能?"鄧小平問。蘇州,工農業生產的基數較高,經濟發展水平位於全省前列,在國內經濟水平較爲發達的地區中具有代表性。解剖了這一隻麻雀,有利於黨中央把握全局,決策全局。“像蘇州這樣的地方,我們準備提前5年實現黨中央提出的奮鬥目標!”江蘇的同志告訴鄧小平。

  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不僅能夠,而且可以提前實現翻兩番!鄧小平聽得十分仔細,頻頻點頭,表示同意和讚許。聽了彙報,他的心裏踏實了。他已經從蘇州農村的發展看到了祖國廣大農村的未來和希望,看到了祖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

  “蘇州農村的發展採取的是什麼方法?走的是什麼路子?"鄧小平抓住主題,繼續發問。江蘇的同志思考了一陣,回答說:江蘇,特別是蘇州,歷來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蘇州農村經濟所以出現新的飛躍,主要靠兩條:一條是重視知識,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依靠技術進步。蘇州農村勞動力原本文化素質較高,爲了發展生產,各地還吸收了不少上海、蘇州、無錫等城市的退休工人和科技人員,充分發揮他們的技術和知識的作用。有些老工人很有本事,請回來工作,只是給點工資,解決點房子,就很樂意幹,在生產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往往是請來一位能人,就能建起或救活一個工廠。另一條是發展了集體所有制,也就是發展了中小企業;在農村,就是大力發展社、隊工業。

  社、隊工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特別是它的生產和經營機制顯然引起了鄧小平濃厚的興趣。他神情專注,聽得特別仔細。確實,社、隊工業的崛起,對蘇州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江蘇的同志彙報說,祖祖輩輩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千百年來那種“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已經結束,“農民兄弟”跨進了“工人老大哥”的行列。他們進廠不進城,離土不離鄉,實行亦工亦農的制度。1982年,常熟、沙洲等6縣社、隊工業總產值已達28.18億元,佔工業總產值的40.35%,成爲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社、隊工業的發展反過來又爲農、副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裝備等物質條件,這就是“以工補農”,“以工建農”,農、副、工三業協調發展。

  “蘇州社、隊工業的成長和發展,"江蘇的同志歸納說:“歸根結底,憑藉的是靈活的經營機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體制。從原材料的獲得,資金的來源,到產品的銷售,完全靠市場。因此可以說,是市場哺育了社、隊工業。”

  聽到這裏,鄧小平深邃的目光顯得格外明亮。市場問題是他思考已久的問題。他認爲,說市場經濟只限於資本主義社會,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爲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此時,他又聽到了一番關於市場經濟的議論。而且,蘇州的實踐已經證明,依靠市場,生產力獲得瞭解放,生產得到了發展。

  “看來,市場經濟很重要!"鄧小平不容置辯地給市場經濟下了一個精闢的結論。一個孕育已久的關於“市場經濟"的思想在鄧小平的頭腦中越來越明晰。

  蘇州農村發展社、隊工業的一套辦法及其取得的成績,是鄧小平此行獲得的一個重要信息,也得到了他的首肯。其直接結果是,第二年,中共中央專門爲加快社、隊工業的發展下發了正式文件,爲這一新生事物正了名,撐了腰,爲全國範圍社、隊工業(後稱鄉鎮企業)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突破並取得了成功後,鄧小平果斷決策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改革的重點開始由農村向城市轉移。他說:“農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把農村改革的經驗運用到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去。”

  農村改革的成功爲國有企業開闢了廣闊的市場,積累了經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上是一種土地的集體所有權與農民的家庭經營權的兩權分離,爲城市企業的資產國家所有制與企業的經營權的兩權分離指明瞭改革的方向。農村的家庭多勞多得,爲城市企業打破“大鍋飯”的分配方式提供了榜樣,而農村責任制激發的農民的勞動熱情樹立了城市改革的信心。鄧小平預計城市改革3至5年也能取得顯著的成效,顯然是被農村改革成就所鼓舞。

  如果說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點是在農村進行改革,那麼1984年召開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則是轉移到城市改革。十二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以及《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通過,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隨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從所有制經濟運行機制全方位縱深發展,真正觸動了長期僵化的計劃經濟的主體,爲國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更重要的是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大手筆

  描繪“三步走”宏偉藍圖

  從溫飽奔小康再到中等發達水平

  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是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奮鬥目標。誰也沒有料到,在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會見前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發生的一段插曲,奏響了中國從80年代到200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主旋律。

  這天上午會談開始,在問題討論到一半的時候,大平正芳突然發問:“中國根據自己獨立的立場提出了宏偉的現代化規劃,要把中國建設成爲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將來是什麼樣?整個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對於大平提出的這個問題,鄧小平沒有馬上回答,他陷入了沉思。一時會談戛然中止,沒有人說話,只有時鐘在不停地擺動,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鄧小平的身上。

  整整一分鐘過去了。僅僅經過一分鐘的思考,鄧小平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影響中國今後幾十年命運的設想。他說:“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個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金,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後的。所以,我只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

  鄧小平的解釋使大平正芳獲得了一個滿意的答案,他滿臉堆笑,連連點頭:我明白了。他知道,向中國投資,可靠。

  把到上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改爲到上世紀末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實現“小康”,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意義重大的變化。“小康”目標一經提出,立刻引發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

  後來,鄧小平進一步將這個目標具體分解爲兩步:即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再翻一番,基本達到“小康”標準,人均達到800美元,這就是“翻兩番"。很快,“翻兩番"的小康目標就爲全黨所接受,併成爲全國人民的共識。

  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小康目標完全可能達到,農村的改革3年見成效,6年基本成功,解決了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溫飽問題,小康的第一步接近實現。實踐促使鄧小平思考更長遠的發展規則。他說:“我們雖然活不到那個時候,但有責任提出那個時候的目標。”

  1987年4月30日,鄧小平會見了來訪的西班牙副首相格拉,在會談中格拉稱讚中國改革開放的變化,鄧小平回答說:“我對一些外賓說過,這只是小變化。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是中變化。”“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30年到50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那纔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用說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這是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到21世紀的長遠規劃。在黨的十三大上,形成了一幅完整的“三步走"發展藍圖。而今,中國人民正朝着總設計師規劃的藍圖發奮圖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富裕之夢終將成爲現實。

稿源 北方網—天津日報 編輯 馬欣
離去十年 中國人難以忘懷鄧小平的好(圖)   07-02-19
我國理論界不斷深入研究鄧小平改革與發展思想   07-02-19
“家祭無忘告鄧公” 南粵處處深情念小平   07-02-19
呢稱: 輸入答案:
 精彩熱圖
嵌入-變動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財經頻道 ·體育頻道
新股申購:山東如意(002193) 武漢凡谷(002194)
新股中籤:中國中鐵首發A股網上發行中籤結果
張道達:老法師看盤 等待決定性一刻(11月26日)
天津新20項重大工業項目陸續啓動 總投資1088億
天津福利彩票雙色球全國開獎公告第2007138期
續談雅帥 歐洲選外援 泰達加速新賽季準備工作
盧彥何楊吳澤上榜 泰達一線隊掛牌名單增至七人
易建聯"撿"1個籃板保證勝小牛 贏回小K教練信任
火箭狂勝掘金止住連敗 姚麥發威祕訣賽前"密談"
世預賽20強抽籤揭曉 中國不幸進入“死亡之組”
·科技頻道 ·娛樂頻道
考古專家“破獲”7000年前少女遇害案
“中國第一幅月圖”完美亮相(圖)
月球“玉照”將公佈 中國航天測控獲四大突破
受詛咒寶石在英國展出 歷任主人連遭噩運(圖)
科學家揭開雄性進化更快之謎:遺傳方式簡單
蔡少芬陳法蓉買傢俱築愛巢 斷背戀情曝光(組圖)
《南京!南京!》劇照曝光 女主角秦嵐自嘆賠錢
小S再產一女 小Lily像極了小S小時候
亂彈《色,戒》——無人不冤 無情不孽
小S生完嘴饞 黑人范瑋琪帶甜甜圈探望(圖)
關閉窗口
 
無標題文檔
天津民生資訊
天氣交通 天津福彩 每月影訊 二手市場
空氣質量 天津股票 廣播節目 二手房源
失物招領 股市大擂臺 天視節目 每日房價
熱點專題
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和諧之旅 迎奧運 講文明 樹新風
解放思想 乾事創業 科學發展 同在一方熱土 共建美好家園
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 《今日股市觀察》視頻
北方網網絡相聲頻道在線收聽 2008高考招生簡章 復習衝刺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示 2008年天津中考問題解答
帶你了解08春夏服飾流行趨勢 完美塑身 舞動肚皮舞(視頻)
C-NCAP碰撞試驗—雪佛蘭景程 特殊時期善待自己 孕期檢查
熱點新聞排行 財經 體育 娛樂 汽車 IT 時尚 健康 教育

Copyright (C) 2000-2021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