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很興奮!”首次採訪兩會的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李怡靜面對採訪她的記者大聲地回答道。今天上午,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首場新聞發佈會上,李怡靜獲得了讓其他同行豔羨的提問機會。
採訪兩會的外國記者。
今年1月1日起,《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採訪規定》、《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臺灣記者在大陸採訪規定》和《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港澳記者在內地採訪辦法》開始生效。本次全國兩會是境外記者在內地採訪獲得更多便利後的首次“新聞盛宴”。據兩會新聞中心提供的數據,截至3月1日下午5時,已有港澳臺記者392人,外國記者504人報名採訪兩會。
從3月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舉行首場新聞發佈會以來,人民大會堂內外以及代表委員駐地處處可見外國新聞記者以及港澳臺記者們忙碌的身影。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的首場新聞發佈會後,幾位境外記者和來自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官員接受了新華網記者的現場採訪。
香港《明報》記者:政府已學會包容不同的聲音
來自香港《明報》的陳永階多年採訪兩會,他明顯地感受到,兩會在新聞採訪的政策開放度和便利度上,每年都有很多進步。
“比如說,過去對記者與代表和委員的接觸有很大的限制,今年可以直接聯繫,這是一個新的舉措。”他給記者舉例說,“今年兩會有兩個大的熱點,就是物權法和企業所得稅法的審議。尤其是對前者,一直都有爭論,但大會並不迴避爭論,這很不容易,表明政府已學會用包容的態度對待社會上不同的聲音。”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李怡靜接受採訪。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我可以直接聯繫採訪
李怡靜雖然是第三次來北京採訪,卻是首次採訪兩會,因爲在發佈會上獲得了難得的提問機會,她坦言“很興奮”。
談到三天來的採訪,“我覺得很方便的”,她滿意地告訴記者,“現在兩會新聞中心把重點信息都在網上公佈了,我可以通過這些信息直接聯繫採訪。”
當記者問她希望能採訪到哪些代表和委員時,她說想採訪一些政協委員,“比如說吳小莉。她是我們的前輩,想跟她請教一下,如何從一個採訪者變成一個受訪者,因爲每次採訪兩會她都成爲焦點。”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柯舍夫提問。
俄羅斯記者:願意的話,在中國可以自由提問
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的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記者柯舍夫,多次參加中國兩會報道。這位頭髮已經花白的“老記”對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如數家珍。
對於中國在信息透明方面的進步,他有着很深的感受:“現在來講,中國在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方面,我沒有覺得和美國、俄羅斯等其他國家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政府部門的發佈會越來越多,國務院新聞辦每個星期基本上都有發佈會。提問題的話,你願意的話就可以自由提,我覺得沒有什麼問題、沒有什麼困難。”
鳳凰衛視評論員曹景行(右)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
鳳凰衛視記者:自信纔敢開放
鳳凰衛視評論員曹景行已經是第四次參加兩會報道。因爲常駐北京,他明顯感受到中國在兩會報道方面的安排越來越符合新聞的規律。
“近年來,中國政府在信息的透明和開放方面,不斷進步。”他說,“包括前幾年關於新聞發言人的設置,一直到現在關於奧運會新聞採訪的規定,都有很大的變化。從這個變化裏,我們看到的是開放,其背後是一種自信,自信纔敢開放。”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官員:讓警衛都學習採訪須知
針對境外記者新採訪規定的實施,兩會新聞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在各方面都作了充分準備。
“各方面都協調,跟警衛協調,讓警衛都學習採訪須知,讓他們知道這個採訪須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官員鍾雪泉說,“我們做了很多協調準備工作。具體的措施我想大家在這幾天的採訪中方方面面都感受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