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7年3月16日11時,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結束後,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會見中外記者。圖爲外國媒體記者會前接受採訪 |
每年的總理記者招待會都是“新聞大戰”的重頭戲,記者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如何搶佔“黃金位置”上可窺一斑。有記者早上七點左右就來到人民大會堂,在招待會現場等候放行;有些媒體則採取“集團作戰”的方式,一部分記者採訪人大閉幕會現場,另一部分則來到總理記者招待會現場佔座;一些晚到的記者突然冒出奇思妙想,把後排的椅子搬到前排,可惜被細心的工作人員發現,又被搬了回去。佔到座位的記者也不敢掉以輕心,因爲隨時都可能被別人佔領而引發“糾紛”。而記者們又不滿足於在座位上無所事事,於是記者在現場採訪就只能一心二用,邊採訪邊緊張地不時回頭盯着自己的座位。 [ 2007-03-16 10:07:33 ]
距離總理招待會還有一個小時左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闞珂出現在發佈廳,一些記者紛紛圍上去套近乎,似乎想從這位負責提問點名的“點名官”那裏獲得更多的提問機會。 [ 2007-03-16 10:10:02 ]
|

|
| 2007年3月16日11時,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結束後,溫家寶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會見中外記者。圖爲記者招待會上的外國媒體記者 |
兩位年輕女記者,一位身着粉衣的手持話筒邊走邊張望,另一位身着黑衣的舉着一架灰色小型攝像機緊隨其後。她們不停穿梭的身影引起了記者注意。
每看到一名外國記者,粉色女郎便走上前熱情詢問,對方總是點頭微笑然後擺手。連續四五次碰壁之後,兩人站住商議對策。黑衣女記者突然發現倒數第二排身着淺色西裝的中年男士面熟,告訴粉衣女記者:“他像是中國人,但我知道他是個外國記者。”兩人立刻精神抖擻走上前去。
“如果有機會提問,你想問總理什麼問題?”粉衣女記者問到。
“我對民主和新聞監督很關注,想問中國將如何加強新聞監督。”對方用流利的普通話回答。這位中國人模樣的男士的證件顯示他是美國之音記者。
簡短的採訪完成後,黑衣女記者插話:“上次咱們在雲南採訪,還同桌吃飯。”張先生馬上回答:“記得記得,我就看着你面熟。”
粉衣女記者告訴記者,這是她們一小時前來到發佈廳後首次成功採訪,好像外國記者都不願意在鏡頭前泄露自己想問的問題。“但離發佈會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還能採好多人呢。”她笑補充,然後又滿臉自信地走向新的目標。[ 2007-03-16 10:17: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