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見到岸青最後一面,我們感到非常欣慰了。”昨天才從湖南匆匆趕來赴京悼念毛岸青的韶山鄉親們,此刻又正在收拾行裝,準備乘航班離京返鄉。此刻,大家仍沉浸在對毛岸青深深的緬懷中。
弔唁回來後,大家還忍不住地反覆翻閱着在西山服務處領到的一張珍貴紀念畫冊,上面記錄着毛岸青同志的生平簡介、毛澤東寫給岸青的書信,以及鮮見的幾幅照片。
“邵華將軍儘管神色哀傷,但看上去身體還可以,只有右手好像有點不太好使喚。”儘管見面不到十幾分鍾,但韶山村黨總支書記毛雨時還是注意到了。在見面的時間,大家見到了長得機靈可愛的毛岸青的孫子、毛新宇的兒子,3歲多的毛東東。
在毛澤東誕辰110週年的這一天,毛東東順利誕生。還記得東東一歲時,一家人帶着他回韶山省親,當大家向主席銅像敬獻花籃時,小東東不停地叫“爺爺”,當時的東東只能說兩字的詞,還挺懂事地整理花籃的飄帶。在滴水洞,一進毛主席曾經住過的臥室,小東東就“爺爺爺爺……”叫起來。
今天,分批來到北京弔唁的湖南鄉親都已一一離京返鄉。據透露,毛岸青告別儀式將於本週末在北京八寶山舉行,是否再安排家鄉代表過來,送岸青老人最後一程,來行人員表示,再視情況而定。
另悉,今天上午,長沙縣委副書記、縣長黎勇代表長沙縣委縣政府,和毛岸青曾經的祕書章庭傑一起,也來到西山服務處弔唁。章庭傑帶上了爲毛岸青書寫的4副輓聯,哀悼其一生。隨後,他們也匆匆地踏上了返湘的航班。
岸青遺體告別儀式初定3月31日
作爲毛岸青出生地的長沙縣,以長沙縣縣長黎勇爲團長的長沙縣弔唁團於昨日上午趕到北京西山弔唁了岸青同志。長沙縣弔唁團在輓聯中這樣寫道:“旭日戀長沙,湘音無改,長盼板倉忠偉岸;驕楊遺永壽,故土有情,永懷小院柏蒼青。”(毛岸青又名楊永壽—記者注)。岸青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初定於3月31日舉行。
“騎馬回家掉進泥田”
毛岸平是毛澤東的堂侄,也是主席至今唯一仍生活在韶山的近親。27日上午,記者再次電話連線毛岸平。
回憶起1952年毛岸青第一次回韶山探親的情景,毛岸平記憶猶新:毛岸青一個人騎着馬,從湘潭一路趕到韶山沖,在毛澤東故居和韶山老屋仔細地參觀了一圈。在去故居途中路過一條狹窄的田埂時,毛岸青和迎面而來的運柴禾的馬車撞了個正着,連人帶馬一齊滾進了泥巴田裏。
“岸青生前非常掛念家鄉,多次回過韶山,最後一次是1997年,那次夫人邵華和兒子毛新宇也一起回來了。”毛岸平說:“那時,岸青的身體已差了很多,走路不太行,也不太愛講話,一直沉默寡言。”
毛岸平說,“岸青的根在韶山,他與韶山有着血濃於水的情誼。我們這次到北京,一是參加岸青的追悼大會,二是代表韶山親人慰問他的家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情厚意,邵華和新宇都很感動,他們非常感謝韶山鄉親長期以來對他們的關心與牽掛!”
滴水洞中寄哀思
“元宵佳節故園行,重返韶山探鄉鄰。團聚一堂敘深情,滴水洞中憶親人。”這是1986年2月毛岸青一家重回韶山探望親人時,夫人邵華將軍飽蘸深情寫下的一首詩。
毛岸青則用中、俄兩種文字爲滴水洞題寫了“我酷愛韶山”幾個大字。
斯人已逝,其物猶存。如今,這五個字至今還保留在滴水洞,並被雕刻成石碑進行展覽。岸青逝世的消息傳開後,不少鄉親來到石碑前憑弔寄託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