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構築泥雕群像
為同伴上妝
2007年3月27日下午,鄭州中原工學院南校區的弘德廣場,有三千名學生參加了王剛「老萬」大地浮雕大型行為藝術活動』。
三名女生化妝的泥人,格外耀眼。
經過1天的『奮戰』,中原工學院服裝與藝術學院的學生們和他們的老師王剛終於完成了作品的第一步——他們在學校南校區黃土裸露的弘德廣場上挖出了96張神態各異的臉。學生們說,這是浮雕頭像。
昨天下午2時, 18個渾身涂滿泥土的學生從96張『臉』中慢慢站起,手持鋤頭、犁等工具不停勞作,稍事休息後,又牽手抬腿跳起舞。一會兒,他們又平躺在大地上,頭向中央擺成太陽光芒放射狀,當他們慢慢站起定格成泥雕群泥時,3000名學生突然從四面八方擁入場地,在各個浮雕周邊蹲下,形成浮雕邊線,頃刻間,3000名學生躍起高呼:『我是炎黃子孫、我是大地的兒子……』
呼喚社會關注農民
『中國農民與土地有著命運的關聯。我就是想通過作品中臉的形象,表現世代在土地上耕耘勞作的農民,引起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王剛說,『「老萬」是我對農民的一種代稱,這是我繼去年德化街作品後,又一個行為藝術作品。』
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哲學系客座教授、藝術評論家柴中建對這次的行為藝術評價:『很有震撼力。』
柴中建說,這個作品的震撼力在於,它不是藝術家在畫室獨自的創作,而是在近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由幾千人參與,塑造的近百個頭像。這是藝術向社會空間的拓展,標志著藝術家獨特的創造力。
行為藝術到底是個啥?
渾身涂滿油彩、集體裸體、絕食……近幾年,各種各樣的『行為藝術』屢見不鮮。行為藝術到底是什麼?
大學生王佩樂在昨天行為藝術中扮演了一位泥人,他穿著軍大衣,身上和臉上涂滿了泥土。他認為,行為藝術是用肢體表達思想,讓人們重新認識行為的意義。『那些認為行為藝術只是裸體、絕食的是一種偏見,行為藝術表達方式有很多,內涵也很豐富。』
《中國行為藝術》一書中對『行為藝術』的解釋是:藝術家在現場表演的藝術,或用藝術家自己的身體為基本材料,在行為表演過程中,與人、物、環境的交流。但目前行為藝術尚無精確的定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