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文明的現代農村
2006年,郊區城市化建設成效顯著。天津郊區確定了以區縣政府所在地和中心鎮爲重點的11個新城——30箇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的城鎮體系建設新格局,郊區城鎮人口累計達到267萬人。2006年向城鎮轉移農村人口16萬人,城市化率爲49.2%。“十五”期間郊區新建住宅樓面積1712萬平方米,住宅成套率達到64%,生活燃氣普及率94%,集中供熱率達到55%,綠化覆蓋率35.3%,郊區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事業的配套建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文明生態村建設成爲新亮點。建成文明生態村484個。完成投資5.92億元,硬化主幹街道710公里,里巷595公里,建設地下排水管道349公里,安裝路燈11761盞,基本解決創建村的道路硬化、照明和排水問題;建設秸稈氣化設施21座,建設戶用沼氣池6243口,建設大型沼氣設施3座,創建村8萬人使用清潔能源;改造供水管網1119公里、建成安全飲水設施153套,解決了創建村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科技支撐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組織實施了198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項目,帶動農戶7.04萬戶,增加就業5.97萬人,取得經濟效益16.47億元。組織了奶牛和蔬菜科技入戶工程。深化了與“三院三校”的科技合作,實施22個合作項目。進一步完善了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了農業科研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農科大廈和農學院教學主樓。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2%,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加快向農村覆蓋。全面實行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兩免一補”,改擴建35所農村中小學、6所區縣級醫院改建37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鄉鎮計劃生育服務站78個建成了一批檔次和水平較高的文化體育設施。“351”農民培訓全面推進,參加培訓人數累計達80.7萬人,46萬人畢業並取得各類培訓證書,1.7萬人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全面啓動“數字新農村”建設,電子政務延伸到村,搭建了覆蓋全市農村的三級平臺、四級網絡的信息服務管理體系,開通了“農心通”短信服務平臺,爲農民提供信息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