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構建和諧社會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羣衆的根本利益,懷着對人民羣衆的深厚感情,高度重視改善民計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羣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廣大羣衆,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河東區從發展着眼,從解決就業、創業這個生存與發展的根本點着手,創建愛心編織站,搭建就業大舞臺,使一批下崗女工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我發展的路徑,編織出新的生活。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推出“關注民生系列報道”,關注和報道各地區各單位改善民計民生的新思路、好做法。
日前,參加“天津市品牌商品推介及項目洽談會”的河東區愛心手工編織公司從越南傳回捷報,該公司展品備受商家及消費者青睞,展會期間共與14家越南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撤展時展品被搶購一空。
河東區手工編織業的發展,得到了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全方位支持。自2004年在春華街道創辦寧波愛心編織站春華分站安置100多名下崗女工從事編織業以來,其靈活就業的方式受到越來越多下崗女工的歡迎,成了獨具特色的再就業大舞臺。編織站創辦初期,河東區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赴寧波學習經驗,拓展業務、宣傳產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給予資金、政策扶持,認定編織站爲下崗再就業基地,使愛心編織站很快就站穩了腳跟。
手工編織實行的是家門口就業的靈活形式,深受家務纏身的中年婦女歡迎,因爲編織站採取集中管理、分別指導、分散加工、統一驗收、按件計酬的經營模式,不影響照顧老人和孩子,不耽誤洗衣、做飯,婦女可隨時報名上崗,家屬可從事附屬工種。除下崗職工外,編織站還吸納了許多殘疾人、外地來津務工人員等閒散勞動力。這些人既可以就近到編織站集中幹,又可以把活領回家去幹,實現了居家就業,既可以照顧家庭,又可以獲得經濟收入(現在多數女工每月都能拿到數百元,以主要精力投入工作的巧手織女月收入已超過千元)。2005年,河東區12個街道都設立了愛心編織分站,吸納下崗職工3500人,並在紅橋、漢沽、寶坻等區縣及河北省承德、衡水等地設立了分站。在此基礎上,該區正式組建了“河東區愛心手工編織製品有限公司”,爲公司從業人員中符合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條件的失業人員及時接續了社會保險,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在市、區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公司註冊了“愛心巧手”商標,辦理了自主進出口權。截至目前,河東區已先後建立了5個獨立法人實體公司和8個愛心編織分站,相繼吸納近6000餘人就業。與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兄弟省市建立了較爲穩定的業務關係。在區科委的全力支持下,愛心手工編織製品有限公司申請了64項專利,爲進一步佔領國內外市場奠定了基礎。新建成的河東區愛心編織中心大樓,使零散的手工作坊擁有了現代企業的形象,成爲了聯繫千家萬戶的再就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