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貧困家庭的時傳祥,是一名普通的“掏糞工人”,抱着“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信念,勤勤懇懇地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60年代的“鐵人”王進喜,在荒涼貧瘠的北大荒,喊出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心聲,“鐵人精神”激勵着無數後人。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陳景潤、袁隆平等知識型勞模逐漸受到人們關注,他們的影響力擴大到了世界範圍。
在現代數學史上,陳景潤的名字與哥德巴赫猜想緊緊聯繫在一起。“陳氏定理”將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推進了一大步,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居世界領先地位。而這一成就是在一個僅6平方米的小屋裏、經過無數日夜艱苦的努力取得的,光演算草稿紙就可以裝滿幾麻袋,陳景潤本人也積勞成疾。
袁隆平被譽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所所長斯瓦米納森博士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爲‘雜交水稻之父’,因爲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到了21世紀,技術工人許振超、籃球“小巨人”姚明、“跨欄王子”劉翔等讓人們再次目睹新時代勞模的風采。
近年來,勞模的構成逐漸出現多元化。私營企業主、農民工、體育明星等在各領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入選勞模,他們從不同角度,展現着鮮明的時代特色。
2007年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2006年度1024名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其中包括20名農民工。
中國銀行雲南分行法律部門合規處助理經理黃敏說,農民工的勞動價值得到體現,是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
如今,創造式、知識型、“富含科技含量”的勞模越來越多,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正在成爲勞模評選的又一個重要標準。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和造就大批創新型、學習型、複合型的優秀技術人員,成爲對於新一代勞動者的要求。
寧夏總工會一負責人說,勞模是社會的財富,是一個時代的風向標。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永遠不變的是勞模所體現出的艱苦創業精神、強烈奉獻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開拓意識,這些是勞模精神永恆不變的精髓。
1949年,中國正式將“5月1日”定爲法定的勞動節。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等,參加各種慶祝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各領域的優秀勞動者們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