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定職稱或畢業論文答辯,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學術論文。因爲專業領域或業務層次的差異,從中小學教師、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再到高校的講師和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企業的技術人員,因一篇論文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
於是,一種名爲“代寫、代發論文”的“組稿人”,利用其和期刊熟悉的優勢,使三者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條。“組稿人”在網絡上大行其道,並以此牟利……
潛行在網絡中的論文“槍手”
一樓洗衣服的陝西老鄉哼着秦腔,這讓正在屋子裏埋頭幹活的馬欣(化名)很是焦躁。
“老王,別唱了,我在寫東西呢!”
“好好好!不唱了!”老王仰頭朝着四樓走廊的馬欣“嘿嘿”笑了幾聲,不吱聲了。“只要房東不在,老王就扯開嗓子了,好像這院子就成了他家的!”小馬搖着頭說。
在城關區郊區的這家四合院裏,馬欣租住在四樓,八九個平方米的房子裏被塞得滿滿當當的。在農村老家呆了一週,手機沒有信號,馬欣回城後急不可待地打開電腦,郵箱裏有12條留言,“天那,差點誤了我的大事!”
他離開後的幾天裏,幾乎每天都有諮詢代發論文的留言,最多的一天4條。但這些並沒有引起他的特別“關注”,他一一做了回覆:包括需要刊物的級別,評職稱還是論文答辯等等。記者在一旁盯着看,小馬粗略瀏覽了已經發到郵箱的3篇論文。3名作者分別是邯鄲、濟南和鄭州幾家高校的講師和副教授。小馬說,這幾個不錯:“有賺頭。”
馬欣目前在一家期刊上班,晚上相當一部分時間在電腦郵箱和QQ上度過,代寫、代發論文是他私下的“兼職”。
幾年前,馬欣從沿海某高校畢業後在當地一家學術期刊當編輯,在那裏幹了整整一年後和不少期刊的同行混熟了,並積累了廣泛的人際關係。2005年底,他辭職回到甘肅家鄉,一心想在省城媒體找份工作,但最終未能如願。最後在一家公司找了一份與期刊相關的工作,輕車熟路,月薪1000元左右,但租房、抽菸、吃飯,一月下來很吃緊,他琢磨着如何賺點外快,能讓自己生活得好一些。後來有關他在期刊工作的信息通過老家的同學不斷擴散,首先是當年中學的老校長要評副高職稱,請求馬欣幫忙發表一篇論文。最後,他通過外省的朋友實現了老校長的願望。接下來的幾個月,這個信息通過老校長傳遞,求他的人越來越多。託請者迫不及待地直言:“花多少錢都行,只要能把職稱解決了就行!”馬欣說:“我的代發論文生涯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了!”
“代寫、代發論文”的信息主要通過QQ渠道發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購置了一臺二手電腦,正式展開“業務”。開始主要羣體是中小學老師,包括高校的研究生,“有些是他們把論文給我發到郵箱,有些是我直接代寫!”小馬是學中文的,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有些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他寫不了,就直接“從網上下載幾篇類似的文章,經過整合‘深加工’就成了”。馬欣瞄準的研究生是那些家庭條件好的“懶散公子哥兒”,這些人不在乎版面費,代寫、代發一攬子。有時需要代寫論文,他自己加工感覺很麻煩,就直接發佈代寫徵稿啓事。
一臺電腦、一間小房子,自己一人獨立運作,網絡平臺就是他的加工作坊。馬欣說,兼職做這項業務以後,他的經濟收入有了明顯的改觀。每月只要能代發兩三篇論文,就能賺取2000元左右。他舉例說,“一篇省級刊物版面費800元,我收取1600元,給期刊編輯200元,自己還能實落600元。而國家級刊物的版面費更高,利潤空間更大!”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馬欣給自己定了個規則,本地期刊、本地作者不做。“風險高,如果對方查到期刊版面費的真實情況,會惹麻煩!”
這些需要發表論文的人憑什麼相信網上發佈的信息,“代理人”又是如何按照對方所需代發論文的呢?面對記者的疑問,馬欣用手敲着桌子吐着菸圈,笑而不答。但他說,“比如《北大學報》等這樣非常權威性的國家級學術刊物,你根本打不進去,花多少錢都不行,那些論文需要專家評審,非常注重質量,論文發了,還給作者一定的稿費。但一些企業化經營的期刊,裏面的空間就大了。”
馬欣沒有正面解釋記者的疑惑,記者從他打開的一個網頁上看到,裏面有30多種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期刊名稱和封面,每種期刊都有詳細的介紹,有省級的,也有國家級的。
正說着,馬欣的手機響了,他告訴對方上QQ談。對方是外省某師專的教師,希望在國家級教育類刊物代發一篇論文。鍵盤噼裏啪啦地響着,馬欣打字飛快,他詢問對方論文專業方向,並同時提供了6家國家級刊物名稱。10分鐘後,這位教師的論文發到了馬欣的郵箱,最後雙方選定了一家刊物,並以3600元成交。馬欣答應對方,和期刊編輯溝通完兩天後答覆,如果沒有問題先付定金,用稿通知單下來再付剩餘部分。記者發現,馬欣在QQ、郵箱包括網站上都留着自己的真實姓名和手機號碼,他自己的身份是期刊“組稿策劃”和“編輯”。對此,他說,“建立信任度非常重要,一個成功了,他就會給我介紹更多他的同行。”
交談多了,馬欣也放鬆了,對記者也少了一份戒心。“別說高校老師了,就全國的中小學教師每年都有很多人要過評職稱這個坎。”他說,評高級職稱幾乎是中小學教師的奮鬥目標,高職評上了,待遇和地位都上去了,但期刊發表論文週期性長,自由投稿即使很有質量也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才能發表,可是評職稱時間不等人。
“期刊資源恰恰就掌握在我們手裏”,通過和編輯熟絡的關係,打探到版面費的底線價格,再和論文作者最後敲定可以接受的價格。給編輯多少好處費,自己拿多少提成,馬欣盤算得很周到。從市場需求,到中間組稿代發,再到期刊發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個鏈條養活了不少人。”馬欣說,他來蘭州時間不長,據他所知,在蘭州做這一行的不多,但在一些發達城市,“論文代理推薦專業戶做得十分紅火。”
馬欣說,不少期刊編輯都有一大把和他一樣的論文代理組稿人員,他們互不相識,卻在互聯網上保持着密切的遠程聯繫。同樣,在橫向交流渠道里,馬欣也用另一種方式和與他同樣身份的代理者交流、試探行情。馬欣自己就有好幾個QQ號,他給記者6個和他相熟同行的QQ號,當記者在QQ上添加外省一位網名“論文時空”的“徵稿者”後,諮詢有關代發論文的情況,當問及版面費用時,對方說:“不是有錢就能解決問題的,還要看稿件的質量,先把論文發過來再談。”
在馬欣的經歷中,在省級期刊和一些國家級刊物代發論文有六成左右的把握,成功率相對較高,但國家核心刊物難度很大。有的網友諮詢指明要在國家某某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而且有一定的時限要求,這種情況難度較大,可他和一位代發論文的同行交流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祕密。馬欣說,在國家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難度很大,但通過刊物編輯可以搞到發稿通知書,編輯收到錢後會根據用稿通知書安排的時間,在地下印刷廠仿照該雜誌將收了錢的論文編排到裏面印刷,然後將雜誌直接寄給論文發表者。“發展到這種地步就有點可怕了。”馬欣說。馬欣曾經給4家國家核心刊物推薦過10多名網友的論文,但沒有一次成功。
“幹這種事有時覺得昧良心!”他搖頭說。諮詢者和希望推薦發表論文的從中小學教師、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到高校的老師以及其它專業領域的人都有,都是奔着一個職稱來的,有時候他感覺到“很滑稽,很可笑”。
晚上10時,馬欣的手機響了,一位網友打電話詢問:“馬老師,我的論文什麼時間能發表?”掛機後他馬上給一家雜誌的編輯打電話,結果對方關機,於是他便在QQ和郵箱發了詳細留言,希望能儘快答覆。這時,他順便從電腦上打開這位網友的論文,記者看到,並列的代發論文還有6篇,都在最後敲定階段。由於白天在公司上班不能上QQ,馬欣和諮詢的網友基本都約定在晚上9時到11時之間聯繫。晚10時40分,他的QQ羣裏有一連串的網友圖標在頻頻跳動。
離開時馬欣告訴記者,“你打開‘百度’搜索一下代發論文,內容多得會讓你瀏覽不過來!”記者根據小馬的說法上網搜索,結果發現相關的啓事網頁的確不少。
一個人、一臺電腦、一間小房子。只要你和期刊編輯關係熟悉。這項奇特的“代理”業務就可以開展起來,不言而喻,目前運行的職稱評定體系給一些人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和機會。仔細想想,如此得來的職稱或者完成的論文答辯到底有多大價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