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大館”剛落成時,觀者如雲,一致讚歎其大;而今對比旁邊巨型“水滴”,則又一致感嘆其小。
作爲建築物,如此的壯觀程度,應配得上“標誌性”的稱謂了。然而“水滴”的標誌性意義,除了在它的外部、通過建設者的工作而有形地顯示出來,更要能在它的內部、通過使用者的行爲而無聲地顯露出來。也就是說,我們應以“水滴”的落成啓用爲契機,使津城觀衆的文明素質上升到一個嶄新高度,給世界一個良好的印象。
衆所周知,體育賽事的公衆性和關注度,使得體育場館往往成爲反映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公民素質高低的“窗口”。外地人、外國人來到“水滴”,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座建築的壯觀,更能看到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文明。“水滴”即將啓用,這是一個標誌性時刻。但如果,啓用活動——中澳女足賽後,又看到了滿地狼藉,我們做何想?更如果,奧運會比賽中,又看到了滿地狼藉,外賓友人們做如何想?
作爲建築,“水滴”的標誌性意義毋庸置疑;作爲映射城市文明素質的一個聚焦點,其標誌性意義更值得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