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8月8日晚,天安門廣場將見證又一個莊嚴、神聖的儀式: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要在此把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邀請函,親手交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奧委會的代表。
國際奧委會首次選擇在主辦城市舉行這項儀式表明,北京奧運會籌辦順利,工作出色,被國際奧委會充分肯定。
從申奧成功至今,整整六年,無數國人爲辦好北京奧運會魂牽夢繞、獻計獻策。北京更是全民動員,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羣策羣力。
六年間,北京爲奧運會成功舉辦的“硬件”建設即將完成,爲奧運會服務的各種“軟件”明顯改善,千年古都被注入了濃濃的奧林匹克元素,奧林匹克也融入了更多的中華文化元素,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有了紮實的基礎。
多次來華的國際奧委會第29屆奧運會協調委員會主席維爾布魯根對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高度評價:“北京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在各個領域都做得非常成功。”
踐行承諾,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誠信
2001年1月,當時的北京奧申委向國際奧委會遞交了北京《申辦報告》,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信,相關部委負責人簽名的保證書。《報告》希望國際奧委會委員相信,北京有條件、有能力舉辦奧運會。申辦成功當天,北京奧申委主席劉淇與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簽訂了《舉辦城市合同》。這份合同厚達幾百頁,列舉了國際奧委會對主辦城市的各種要求。
《報告》和《合同》,是北京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政府和13億人民的承諾。
“君子踐諾”,是做人的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政府執政能力的標誌。今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北京2008年奧運會籌辦工作彙報。會議強調,必須切實履行我們在申辦奧運會時作出的莊嚴承諾。
爲兌現承諾,2002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一年後,北京奧組委正式發佈《北京奧運行動規劃》,它是對承諾的細化,是有可操作性的規劃。
涉及到五個方面的《規劃》中明確:通過13億人民的積極參與,讓奧林匹克精神得到最廣泛的弘揚和傳播。《規劃》對奧運比賽場館及相關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環境建設、戰略保障措施等方面都有明確的目標、措施和步驟。
《規劃》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
從規劃到落實,任重道遠,尤其像奧運會這樣規模龐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
六年中,北京圍繞“有特色、高水平”目標,實施“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堅持“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理念,逐項、逐條兌現承諾;暫時做不到的,組織攻關,採取措施,想方設法做到。
時至今日,舉辦奧運會最需要的場館建設順利。按計劃,除國家體育場因開幕式工程要在2008年3月竣工外,其他競賽場館均將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六年間,北京城市變“大”了--305公里高速公路、159公里城市快速路和主幹路部分已建成通車,在原有四環路的基礎上開通了五環路、六環路,其中六環路連通了北京多數郊區;新建的5條軌道交通建設進展順利;制定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方案;優化調整了131條公交線路;實施了公交低票價政策;推進了智能交通建設;城市交通環境得到改善。
“綠色奧運”讓北京藍天的日子多了,去年藍天數佔全年總天數的66%,比200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連續6年得到改善;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2.5%,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1%,提前兌現了申奧時的承諾;被列爲“科技奧運”重點項目的防沙治沙工程,在減少北京市區的降塵量和可吸入顆粒物等方面初見成效。
對國內外關注的“廉潔奧運”問題,也在籌辦之初就被重視。根據中央提出的“節儉辦奧運”“廉潔辦奧運”方針,組建了“第29屆奧運會監督委員會”,委員會對奧運籌辦工作進行全程、獨立監督。北京奧組委專門成立了監察審計部,北京市政府、國家體育總局等直接承擔奧運會籌辦工作的單位也相應建立了專門的監督機構。通過早期開展全程審計工作,使籌辦工作從始至終處於審計監督之下。根據專家的反覆研究論證,北京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原設計方案中的可開啓屋頂被取消,大大減少了用鋼量,工程造價控制在國家發改委要求之內。其他部分場館也進行了“瘦身”。“節儉辦奧運”始終貫穿北京籌辦的各項工作之中。
北京也在力圖通過已經開始的“好運北京”系列賽事,對已經建成的場館和各種服務設施進行測試,以期更好地發現問題,力爭在奧運會上做到“萬無一失”。
有關人士表示,在衝刺的一年中,北京奧組委仍會在“踐諾”上下功夫。對於已經作出的承諾,不僅做到,還要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