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着長2008釐米的“爲奧運助威”的橫幅,沿着亞歐大陸橋,從中國西部的“霍爾果斯”徒步橫穿至中國東部的“連雲港”再上“北京”,在中國的版圖上,正好形成“V”字,體現着由西方來到東方的奧運,也表達了對北京奧運的美好祝願——勝利!
吳枷權,一個33歲的浙江東陽商人,從2006年10月1日啓程,單人徒步穿越新疆無人戈壁灘、甘肅高原,一路上風餐露宿,徒步走了十個半月。在宣傳着奧運精神的同時,也表達着自己內心對奧運的一種最樸素的支持。
走進銀河廣場,一條“爲中華民族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加油助威”的紅色橫幅格外顯眼,周圍聚滿了來簽名的市民。一層滿了,再寫一層,字壓着字,密密麻麻的,長2008釐米的橫幅都顯得有點小了。
“這已經是第五條了,我會把這五條寫滿中國百姓祝福的橫幅送到北京奧組委,也算是爲北京奧運做一點自己能做的事情。”吳枷權說。
走過100多個城市,徒步行走8000多公里後,迎奧運徒步行走第一人吳枷權已經來到了天津,天津已經是倒數第三站了。今天離開天津後,他還會在廊坊作短暫停留,隨後直接到達終點站——北京。
“我準備再去一趟‘鳥巢’,然後就把這些寫有十多萬人簽名的橫幅送到北京奧組委。”身材消瘦的吳枷權語氣異常堅定。
今年7月10日,吳枷權來到了青島,正好在這裏邂逅了幾個大學生。剛放暑假的他們,也正有“奧運之行”的想法。看到吳枷權的到來,早已經醞釀很久的五個人便加入了這次征程。
市民熱情
溫暖鐵漢
“天津人真的很熱情,”吳枷權說,“昨天我們進入天津市區時,已是深夜,但當我們選營地時,引來了對面居民區市民的關注,他們送吃送喝,還邀請我們去家裏淋浴。”吳枷權說,其中一個大姐送來棗饅頭,還有一個大媽送來大鍋的稀飯,甚至還有人搬來桌子和凳子。有市民看他們手機沒電了,就主動拿他們的電池去充電,甚至有的大媽連早飯都準備好了。
“你看,這個六歲半的小朋友都過來簽名助威了。這次來到天津,我們體會最深刻的兩個字就是——溫暖!”吳枷權笑着說。
“在我的概念裏沒有困難”
在中國版圖上徒步走過秋冬春夏四季的吳枷權,已經穿壞了七雙耐克和阿迪達斯運動鞋。但是他說:“中國的奧運來得不容易,也許我這輩子只能遇到這一次了,所以我一定要在中國的版圖上徒步走出一個勝利的符號,獻給北京奧運。”
“我原來計劃是每天走50多公里,5個月就能完成。但是由於我們要揹着帳篷、睡袋、生存物資以及一些食品藥品之類的東西行走,所以每天只能走30-40公里。但是,現在勝利就在眼前了。”
一直被熱情市民包圍着的吳枷權在被問到“徒步走的十個半月裏,都遇到了哪些困難”時,他堅定地說:“在我們的概念中,是沒有什麼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