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天津市中心城區首座停車樓——大衚衕停車樓正式營業。作爲緩解大衚衕地區停車壓力、解決津城停車難頑疾的重要手段,大衚衕停車樓被人寄予厚望。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目前平均每天前來大衚衕停車樓存放汽車的市民不足30人,停車樓日收入不足百元……攝影記者蘭飛
停車樓被汽車層層包圍
昨天下午2時30分,記者來到大衚衕停車樓所在的南運河南路,看到整條馬路上密密麻麻停滿了汽車,粗略估計約有200輛,馬路停車場的收費人員異常忙碌,不斷引導車輛進進出出。此外,在天奕商場門口的金鐘橋大街上,靠近停車樓的一側道路也停滿了車輛,停車樓“陷入”了汽車的層層包圍。
莫非停車樓裏已經沒有地方停車了?記者走進大衚衕停車樓,卻看到了截然相反的一幕:樓內一輛汽車也沒有。要知道,停車樓有四個樓層用於停放汽車,共有398個車位,可此時的停車樓竟然空無一車,與樓外生意興隆的停車場相比,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停車樓收費沒有競爭力
據介紹,自從大衚衕停車樓營業以來,每天來存放汽車的市民不足30人,日收入不到100元。花巨資建成的停車樓入不敷出,目前已經虧損了100多萬元。天津市海河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經理助理、大衚衕停車樓負責人張文義拿出一份《大衚衕停車樓每年固定存在的交費項目表》,上面列舉了停車樓排水養護、電梯維修、消防設施養護、存車車輛保險等費用。記者看到,每年固定的交費項目,加起來總共需要交納18.5萬元。“這還不算電費、水費,我們光電費每個月就得交1萬元左右,再加上工人工資、物業費等費用,日收入100元顯然相差太遠。”
張文義認爲,“馬路停車”是影響停車樓存車的最大障礙。“物價局給我們規定的停車收費價格,最高每小時可收8元,我們自動把價格降低到每小時3元,可停車場照樣冷清,這讓我們感到意外。不過話說回來,樓外的停車場,不管停多長時間都只收兩元,相比之下,我們缺乏競爭力。”
不進停車樓市民有理由
大衚衕停車樓爲何會遭受市民的冷遇呢?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收費問題的確是一個主要原因。來大衚衕批發貨物的李先生說:“在大衚衕停車省錢有竅門,馬路邊大部分不收費,即使收費,最多收兩元,還不限時。”至於大衚衕停車樓,李先生說他從來不去那裏停車。“來這裏批發貨物,誰也說不好多長時間能把事辦完,車存在停車樓裏,時間一長心裏總得惦記,還是擱在戶外省心。”
一位趙先生給出了一個不同的理由:“在停車樓存車,每次開車上樓下樓的,太麻煩了,還是放在地面上比較方便。再說,我剛學會開車,樓內空間相對較小,要是不小心磕一下碰一下,那就得不償失了。”
專家觀點
經濟調控“趕車進樓”
記者從海河辦獲悉,停車樓是海河開發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除大衚衕建成營業之外,大沽路停車樓已經開工建設,此外還有4座停車樓將陸續開工。它們將來會步大衚衕停車樓的後塵嗎?
天津商業大學經濟專家王樹春認爲,發展立體停車樓是發展趨勢,順應了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可以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應當通過經濟調控等手段促進立體停車樓的推廣和使用。
王樹春說:“假設將馬路停車場的收費定爲每小時8元,停車樓的收費定爲每小時2元,那停車樓勢必成爲‘香餑餑’。另外,還需要通過管理手段控制馬路停車場的數量,這樣才能跳出樓外存車門庭若市,樓內存車空空如也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