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就是中國傳統的七夕了。
近年“中國情人節”已成爲對七夕一種普遍稱呼,也有人稱之爲“中國愛情節”、“中國情侶節”等等。不管叫什麼,總之,多是要與公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對抗”。因爲在西方節日的“強大攻勢”下,一些中國傳統節日漸遭冷落。於是,頭一兩年便傳出建議立法設立“中國情人節”的呼聲;更有甚者,將之上升至維護民族精神的地步。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一來,實在沒必要非得找個和西方情人節對等的東西。爲什麼人家不設立“美國春節”、“英國端午節”、“法國重陽節”呢?二來,節日的產生不是創設一個名字、兜售一個概念就可以的。特別是傳統節日,沒有哪個是在頭腦中、在意識中產生的,都是在人們需要中、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產生和定型的。我們可以想想,那些傳統節日,有哪個是皇帝腦子一熱、下道聖旨設立的?倘人們不需要、社會沒需求,“金口玉言”、“言出法隨”也沒用。
當然,今天一些人要努力發揚傳統文化的想法是很好的。但任何設想都必須建立在客觀的實際情況之上。在今天,若能漸漸積聚起深厚的民間基礎,則七夕變身爲“中國情人節”就是水到渠成;倘若無此一點,而光靠在紙上宣傳一些詞彙,即便立了法,也“立”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