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七夕”來臨前,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的鄒女士正在精心準備節日禮物。她說,其實傳統節日並沒有漸行漸遠,相比起“洋節”,幾千年的傳統民俗文化讓我們更親切。
記者在銀川市一些飾品店看到,從紅色的同心結、成雙配對的手機掛墜到手鍊,吸引了很多年輕情侶們駐足選購。而在幾家大型商場,以往“2·14”情人節才流行的巧克力又被擺在顯著的位置,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包裝精美,讓傳統節日染上了濃濃的時尚韻味。
一些旅行社和景區早已打出浪漫牌。早在7月中旬,西北寧夏、甘肅、內蒙古、青海和陝西五省區的部分旅遊景區在銀川宣佈,將聯合舉辦中國西北風情“愛之旅”七夕情人節活動。
“今年‘七夕’適逢週末,所以情侶團短線遊異常火爆。”寧夏春秋旅行社負責人告訴記者。
銀川市旅遊局副局長李成榮說,近兩年,中國情人節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的認可。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和情侶一起旅遊,參加一些有特色的情人節活動,不僅能玩得開心,也能在特殊的日子裏留下些美好的回憶。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一個由愛情神話演繹的節日,因此被很多人稱爲中國情人節。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牛郎織女這一對有情眷屬被王母娘娘阻隔於天河兩側。他們每逢農曆七月初踏上鵲橋聚會一次。在民間,每到“七夕”當晚,人們都要坐看牽牛織女星,在結滿瓜果的棚架下,聆聽他們相會時的竊竊私語,乞求獲得美滿的婚姻和愛情。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七夕與許多傳統民俗節日一樣,豐富有趣的文化內涵逐漸失卻,留下的只是一個乾巴巴的概念。
寧夏民族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鄒榮說,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已經異化爲吃的外殼,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節的糉子、中秋節的月餅。正因爲如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民俗節日缺乏認同感而鍾愛西方節日。
爲了更好地弘揚和保護傳統文化,中國政府已經把七夕作爲傳統節日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民俗學者指出,傳統節慶文化要真正意義上得到深層傳遞,就必須“保護和經營”並舉,既要重視保護和弘揚,又要重視對傳統節日的市場培育和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