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中國青年報旅遊週刊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8.3%的公衆認爲物價上漲影響了自己黃金週出遊計劃,更有40.4%的人爲此“放棄出遊”。
黃金週裏的全國大出行是每年的看點之一。今年“五一”黃金週旅遊消費更是一片飄紅:全國共接待旅遊者1.79億人次,比去年增長22.7%,旅遊人數創新高;實現旅遊收入73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8%;旅遊者人均花費412元。而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週,“遊”與“不遊”成了許多人兩難的選擇。
在參與調查的5398人中,不準備縮減出遊預算的僅佔9.1%。有22.0%的被調查者準備縮減餐食標準,減少購買當地紀念品土特產的佔20.7%,選擇便宜的交通工具的爲16.6%,降低住宿水平的爲16.2%,減少參加當地娛樂項目的爲15.1%。
在準備調整行程的被調查者中,40.4%的人準備放棄出遊,有1/4的被調查者改爲近郊遊。此外,縮短出行時間的佔被調查總數的11.1%,將國內長線遊改爲短線遊的爲9.3%,將出境遊改爲國內遊的爲2.5%。
從8月開始,在人們普遍感受到生活成本增加的同時,也傳來了各地景區又紛紛開始提價的消息。對此,今年29歲在網絡公司上班的季先生說:“以前父母帶自己去各地遊玩,景區門票也就幾元錢,很少有超過30元的。儘管那時的生活物價指數難比現在,可如今門票漲幅動輒幾十元上百元的趨勢,肯定會對遊客出遊產生影響。”
經營旅行社多年的程先生表示,旅行社在整個旅遊過程中只充當着中介的作用,對於景區門票、航空機票、酒店住宿和餐飲費用等成本都無法控制。這些費用的價格上漲,必然導致整個旅遊產品價格的提升。“這些成本都上升之後,我們只能跟着提價,或多列自費項目。”
調查中,也有很多參與者在留言中表示因生活壓力而放棄出遊:
“其實我和老公很想帶兒子一起去旅遊,但現在什麼都漲得厲害,還是放棄吧,省點錢貼家用。”“物價太貴還是省點花吧!收入跟支出太不成比例了!”
“誰不想出去玩啊,可沒錢啊。我月工資3000多元,每月水電費等雜費支出約爲500元,全家人僅買菜吃飯每月要支出1300元,還不能下館子。每月還要買小孩衣服,加上人情費,坐車費……一個月剩不下什麼。”
“物價這麼高,吃飯都發愁,還遊?夢遊好了。”
“有時間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沒時間。雖然‘十·一’黃金週單位放假7天,但是由於現在物價比工資漲得快,看來今年想去旅遊得掂量掂量了。”
“現在物價都在漲。我和老婆都是教師,不知什麼時候能旅遊得起啊?我們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是2500元,還要吃飯呢!沒辦法,等週末回老家看父母,一起來個鄉村一日遊把!”
也有受訪者留言表示不願因爲漲價而放棄出遊計劃:
“我不想因爲漲價而影響我的出遊。想出去玩。雖然幾個月的辛苦錢沒了。希望工資也跟着上漲。”
“不太瞭解旅遊景點的具體收費情況,很想去放鬆一下。”
“我和妻子雖然工資很低,但每年都會出去遊一番。我們大人沒啥發展,但小孩子還有前途。如果孩子真的有出息,我們大人也翻身了。”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被調查者在考慮出遊時受物價上漲影響很小。這與經營歐洲遊的賓女士“高端旅行不會受到漲價影響”的看法相互印證。她認爲,選擇出境遊這類高端旅遊產品的人羣不會受到漲價因素的影響,“對他們來說,時間纔是問題,漲價不是問題。假期多難得呀,不會差這點錢就不出去玩的”。
調查結果表明,收入水平高的地區,居民的旅遊活動就多,收入水平低的地區,居民旅遊活動就少;物價上漲對低收入人羣的影響遠遠大過對高收入人羣的影響。有被調查者在留言中認爲“黃金週是有錢人的節日”:“黃金週實行好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出遊過。關鍵的原因就是錢不多。黃金週是有錢人的節日,我們這種人只要在家休息就滿足了。”
針對普遍擔心的各旅遊地在黃金週藉機漲價的問題,日前,全國假日辦發出《關於做好2007年“十·一”黃金週旅遊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堅決防止哄擡物價,“各類旅遊接待單位要從維護市場秩序的大局出發,保持產品價格的平穩。物價、工商和旅遊等部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物價檢查,嚴厲查處藉機漲價的違規行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