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對社會的影響日趨明顯,氣候變化成爲近年來國際社會廣爲關注的議題。據悉,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有可能在本次會議上通過關於氣候變化的《悉尼宣言》,以表明各成員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積極態度。
據統計,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60%以上,因此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會議達成共識,這將有助於形成“後《京都議定書》時代”的全球減排框架。
不過,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仍有不小的分歧。會議東道主澳大利亞希望,亞太經合組織所有成員都能夠制定“富有雄心”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而許多發展中成員則指出,氣候變化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而且聯合國纔是討論氣候變化的適當場所。
因此,《悉尼宣言》能否順利通過,具體內容如何,將成爲本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分析人士稱,有關各方能否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核心地位,遵循“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原則,可能會成爲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取得共識的關鍵。
推動多哈回合談判進程
自2001年啓動以來,多哈回合談判這一旨在削減貿易壁壘、促進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多邊貿易談判便走走停停。目前,有關各方仍在削減農產品關稅、減少農業補貼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等問題上爭執不下。
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貿易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近一半。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中既有美國、日本等發達成員,也包括衆多發展中成員,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因此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對多哈回合談判的態度至關重要。
在去年11月召開的越南河內會議上,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領導人承諾儘快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重大而平衡的成果”,但至今仍難以找到突破口。在這種情況下,亞太經合組織成員表現出一種急迫感。美國總統布什5日表示,美國將在多哈回合談判中表現出“靈活性”,而澳大利亞方面也公開敦促美國在農業補貼問題上作出讓步。
據有關方面透露,本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有望就多哈回合談判專門發表一份聲明,以表明在此問題上的政治立場。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3日表示,本次會議有望爲多哈回合談判“加一把火”,但不會就結束談判制定嚴格的時間表。
強化亞太經合組織職能
與亞太經合組織1989年成立之初相比,地區和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隨着發展中成員的經濟增長,亞太經合組織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亞太地區面臨的挑戰也日趨複雜。因此,亞太經合組織自身的改革也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在去年的河內會議上批准了機構改革計劃。今年,各成員沿着這一改革方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強該組織的活力和應變能力。在本次部長級會議上,各成員承諾自2009年起,將各自的出資額增加30%。這是自1998年以來,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首次同意增加出資額。
目前,亞太經合組織的祕書處設在新加坡,執行主任由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辦方輪流擔任。在本次部長級會議上,各成員同意考慮任命一個有固定任期的執行主任,並探討今後把更多會議放在祕書處所在地新加坡舉行的可能性,以增強祕書處的專業性和執行能力。
不過,目前各成員對亞太經合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仍存有不同意見,特別是一些發展中成員提出亞太經合組織應專注於貿易、投資和經濟等議題,並保持目前“自願而非強制性的”議事原則,因此祕書處的職能與定位、機構改革的力度與速度,也成爲本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關注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