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左右中國富人安全感的因素很多,其中尤以政策和輿論爲重。
處暑過後的一場中雨,讓中國首都北京 開始了一年當中最爲美麗的金秋季節,也讓住在北京著名富人區“棕櫚泉”的周桐心情變得格外的好,望着窗外朝陽公園中清亮的湖水,他有了去郊外釣魚的衝動。
周桐是北京一家著名餐飲企業的老闆,1992年,當時身爲廚師的他從四川成都 隻身來到京城闖天下,憑藉家鄉富有特色的“水煮魚”和“香辣蟹”兩道菜,周桐在征服飯館老闆和顧客口味的同時,也開始積累自己的財富和事業。到2006年底,他已在北京擁有總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的6家川菜和湘菜館,個人總資產也超過了1億元。
雖然很有錢,但身居北京的周桐在記者面前仍不承認自己的富有,他更願把自己當作一個“成長中的淘金者”。
9月3日,星期一,周桐去了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某處釣魚池。和其他釣魚者不一樣的是,除了攜帶自己特意從日本買回來的全套釣具外,周桐還帶了兩個保鏢,外加兩支獵槍。
“競爭一激烈,就免不了麻煩,這樣以防萬一。”在向記者解釋保安措施時,周桐努力使自己表現淡然。
周桐對安全問題的警惕,只是很多中國富人心態的縮影。
富人血案的輿論效應
9月1日中午,周桐接到了哥哥從四川老家打來的電話,原來在此前一天,四川廣元市發生一起爆炸案件,當地一名身價千萬的煤老闆被炸死在自己的車上,看到這樣的消息,哥哥就忍不住聯繫一下弟弟。
“他們的消息有時比我還靈通。”周桐笑着告訴記者,近些年來全國各地時有富人遇害的消息,家裏人也因此越來越擔心他的安全,常常一邊擔心一邊打電話叮囑他。
家人擔心周桐的安全並非沒有依據。大約從2003年開始,北京的川菜和湘菜競爭日趨激烈,因爲生意上的競爭,周桐也曾被鄰店的老闆威脅過,而他也聽說某位來自東北的老闆曾幹過報復傷人之類的事情。
“說不擔心安全,那是假話,每當看到報紙上報道哪裏有富人被殺,我們圈子裏的朋友就會議論半天,大家總感覺不太安全。”周桐說,“不過仔細想想,那些被害者也許真的和兇手有深仇大恨,一般情況下應該不至於遇見這樣的事。”
媒體傳播的悲觀消息,混合着中國傳統文化中與人爲善的精神,讓周桐和他的“圈內人”時常忍受矛盾的煎熬。
但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思想指導下,周桐還是悄悄地加強了自己的安全戒備級別。
2003年底,他以月薪一萬元的酬勞聘請了一名衛戍部隊退役的武林高手,替換了自己原來的司機,促使他作這一決定的是因爲當年8月北京警方破獲了一起系列搶劫案,該團伙先後搶劫6輛奔馳、奧迪等高檔轎車,並且從不留活口;
2004年5月,周桐又聘請了一名從武警部隊退役的散打高手爲自己的專職保鏢,是年,香港 富豪林漢烈被內地殺手槍殺的新聞鋪天蓋地,讓周感到有必要加強防衛;
2005年7月,周桐在已有一輛奔馳轎車的情況下,又購買了一輛沃爾沃S80,因爲別人不止一次告訴他,這款車是“最安全的車”,買車前一週,周桐剛和鄰店老闆發生過一場爭執,後者警告他“小心車禍”;
2006年9月,周桐說服四川一名特警辭職,來幫他接送年僅3歲的兒子上幼兒園;
2007年8月底,周的兩名保鏢買了兩支雙筒獵槍。買槍前保鏢告訴周桐,就在一週前,湖北十堰發生了一起富豪被當街槍殺的血案。“我自己不持槍,他們也要依法持槍。”周桐解釋說。
在矛盾中找樂
在中學時候,周桐就喜歡戶外運動,成家立業後,這個興趣依然沒有改變。和他一樣,在北京的圈子裏,周桐還有三五個朋友有同樣的愛好。
不過,愛好歸愛好,在北京想真正玩一把,是很難得的事情,原因還是在於“安全”。
2004年7月,周桐駕駛着自己的奔馳車,與朋友來到郊區某處山中游玩,但一件小事,不僅盡掃他們遊玩的興致,而且讓他們差點遭羣毆。
那一次,他們開車遠離遊玩人羣,來到一處人跡罕至的山腳。未料,汽車的喇叭將山中的一隻羊嚇得掉下了2米多高的山崖。羊的主人立即跑出來交涉,要求“至少賠一萬元”,主人聲稱,摔傷的羊是純進口的種羊。
周桐和朋友們知道遇到了麻煩,但因爲手機信號不好,無法報警。剛想理論幾句,不知道從哪裏又鑽出3個手拿鐵鎬的人。被這架勢一嚇唬,周桐趕緊賠了錢走人。
周桐一點也不忌諱提及自己的那次經歷,他說:“破財消災,天經地義。”在他的朋友看來,賠錢免災是“王道”。
“很明顯,人家看準了我們有錢。目的也只有一個,錢!我們幹嗎要爲了錢去冒生命風險呢?”同爲餐館老闆的周桐的朋友對《法制週報》記者解釋他們的心態。
即便如此,周桐和他的朋友仍然都認爲,“中國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他們都認爲,在中國,只要沒有幹什麼壞事,沒有“深度得罪”過誰,一般還是比較安全的,但財富依然是中國富人的包袱之一。
周桐告訴記者,萬一保鏢不在身邊,他最好的選擇就是呆在家裏不出去,或者去商場裏轉轉,這時候,他通常穿着最普通,錢包裏沒什麼現金,卡也藏在身上最不易被發現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他很少自己開車單獨外出,“因爲受不了那些異樣的目光,好像車是偷來的或是搶來的。”
“一方面是覺得這個國家安全,另一方面也擔心安全,但即使有這些矛盾,我還是要去找樂子,否則生活就沒意思了。”周桐說。
百寶箱裏的祕密
周桐曾經向《法制週報》記者展示過他的一個白色鋁合金密碼箱,裏面裝的既不是現金也不是票據合同,而是花樣繁多的安保器材。
其中包括防彈衣、高壓電棍、三截棍、強光手電筒、夜視鏡、大功率對講機、手銬、軍用匕首、狼牙棒、鋼製護膝護臂和坎肩等物品。
整個一套行頭買下來,花了周桐1萬多美元,其中光防彈衣就花費了5000多美元。但對這種花費,周桐一點都不嫌多,他說:“我就把這些當成基本的安全投資,你想想,如果一不小心被人砍上一刀,醫藥費恐怕都不止這麼多錢。”
周桐和他那位朋友都證實,這套行頭在北京很多富人家裏只能算是平常“裝備”,“真正牛的是有槍,有的人還有衝鋒槍。”周桐和朋友們都知道在中國非法持槍是犯罪行爲,但有人爲了安全,還是願意冒這個法律風險。
一些朋友勸周桐也去買支衝鋒槍,他們說,在雲南邊境的地下武器交易市場中,一支軍用摺疊式衝鋒槍的價格目前爲5000元到1萬元人民幣,這對於有着億萬財富的周桐們來說並不是大數目。
但周桐的想法不一樣,他認爲,居住在北京,街頭治安還是很不錯的,不管白天黑夜,都有警察、警車和武警巡查,“整體上給人很安全的感覺,所以沒必要買槍。”
富人的安全指數
爲了掌握富人的安全感,9月初,《法制週報》設計了一組有關安全感的調查問題,這些問題專門面向富人,以電話訪問的方式對生活在北京、上海 、廣東、湖南、吉林等5省(市)的53位富人進行了調查統計。之後,記者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這份不完全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富人對整體的社會治安還是基本滿意,但同時對自己周邊的小環境不太滿意,可見他們生活在矛盾的心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富人心目中,最能影響安全感的恰恰是國家的制度即法律政策。周桐告訴記者,修改憲法時明確國家保護私有財產,大家一下子覺得安全感增強了很多。今年物權法的頒佈實施,再次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緊隨法律政策之後,媒體的報道也能左右富人對安全形勢的判斷。對此,周桐的話也許很有代表性:“每當媒體報道哪個富人被殺或遭橫禍,我就又愛又恨,愛的是有這個消息讓我及時知道,恨的是怎麼又來打擊我的安全信心呢?”(文中人物爲化名) 本報記者艾羣輝
|